论师爱的作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3367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师爱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师爱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师爱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师爱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师爱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师爱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师爱的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师爱的作用摘要:师爱是学生个性心理品德学习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是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目的根本要求。鉴于师爱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师爱的起源发展内涵进行了探讨,并揭示当前师爱文化中的误区,最后提出了走出误区发挥师爱作用的对策。关键词:师爱 师爱误区 师爱作用 师爱对策一、师爱的概述(一)我国师爱思想的形成发展1我国师爱思想的起源根据可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师爱思想起源于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教育文化是政治经济的投射反映。孔子师爱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春秋末期,随着周王朝统治的崩溃,奴隶主贵族阶级垄断教育的“学再官府”的状况逐渐被打破,教育不再是

2、少数人的特权。在官学废弛的过程中,私学纷纷兴起。当然,导致孔子师爱思想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以前“学在官府”造成“官师合一”。这使得教师都带有官吏作风,对待学生专制冷漠。孔子认为这样师爱思想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形成。孔子不仅仅形成师爱思想,还把这些思想积极的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他的师爱思想在以下教育活动中得以展现丰富发展。首先孔子对待学生“有教无类”。我们都熟知孔子有七十二得意门生。但从孔子的教育对象来看,他的学生不分贫富、贵贱、庶鄙之分,无阶级阶层之别,而且也不分远近亲疏成人童稚,不分民族地域。在他的学生中,子贡是大商人,而颜回出生寒门。子路比孔子小九岁,而子贱比孔子小四十九岁。

3、他的学生几乎遍全国各地,有的是华夏族子弟,有的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其次,孔子的师爱思想体现在他对学生的期望和教育引导上。“后生可畏,焉知来着之不如今也”这可看做孔子对学生的期待。“因材施教”更体现出孔子对学生独到的教育引导方法。即按照学生的资质禀赋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区别于以往官吏教师教法简单。这也是建立在孔子付出爱与学生相处了解后获得的。孔子的师爱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使师生关系融洽,更使教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师爱思想的发展孔子认识到师爱思想的重要性,并在教育实践中予以体现。但在师爱的论述中并未对师爱的内涵、功能以及如何发挥加以说明。后人在继承孔子师爱思想的同时对其不足也加以补充和

4、完善了。首先是战国时代的管子。他在如何发挥师上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管子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以和蔼动人的语言、温和可亲的态度、真挚热烈的情感对待学生。学生都会被感动。长此以往,她们能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关注。到了明代,王阳明更是从分析儿童心理特点的方面论证了师爱的重要性。王阳明认为玩耍是孩子天性,如果不以爱的胸怀去理解而是加以抑制甚至体罚的话,必然导致学生视学校如监狱视教师如仇人的消极反抗情绪。1他认为教育中有了爱就如同万物萌发时有了时风春雨一样。现当代,人们对师爱的阐述更为系统明确。在内涵上,人们给出了师爱的不同定义。在功能上,人们不仅指出师爱作用发挥对教师学生的作用,更指出对优化教育环境的效

5、果。在师爱的地位上,人们更是看出师爱是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二)师爱内涵的界定在对师爱内涵进行界定前,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爱”的含义。观看“爱”象形,上面是“”所寓意的是“孚”字中包含的诚信。“”下有“”为安全保护的象形,如房屋遮挡风雨带给人温暖。“”下是“心”“友”意味在诚信和保护之下有真正的爱心和友谊。简单的一个“爱”字就包含了诚信、关爱、安心、友情等如此丰富的内容。2由爱到师爱,虽然这一起源于孔子的思想其本人未对内涵进行概述。但后人却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师爱是有别于父母对子女本能之爱,也不同于朋友之间的友爱,这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精神现象,是由教师的理智

6、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胡向荣在师爱论中更是独辟蹊径的指出师爱内涵应包括由浅到深的三个层次。他认为师爱首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天然存在的爱。其次,师爱又包含一定的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此外师爱更包含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3纵观众多的师爱内涵大都从爱和师爱的区别和联系中予以揭示。本文认为:师爱是一种以对学生的爱为核心更包含对本职业、学校、社会乃至祖国的爱,并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集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感。(三)师爱类型1警察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教师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诚然她们的出发点大多是好的。但他们仅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喜欢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

7、加给学生。所以学生一旦违背这类教师的意志,他们便会言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产此以往,师生关系便会紧张甚至走向对立。2保姆型这样的老师对学生的爱近于溺爱。在她们眼里,学生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所以总是对他们呵护备至。班级的事教师们事无巨细,总不放心让学生做。结果呢,教师像班级的勤杂员保育员。学生还对老师的一片苦心不领情。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老师对他们的不信任。事实上在这样老师培育下的学生能力真的也强不了。他们被老师保护的太好了太缺乏锻炼了。3表里不一型此类老师其实很爱学生,但他们往往表面严肃不苟言笑,与学生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这样的老师内心仍持有“师道尊严“的观点。他们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就应有一种威严威

8、信,切不可与学生嬉闹成一片,这样会有失体统。他们内心如火表面四似霜,威信是有了学生却远了。4势力型还有一类老师他们对学生有爱可是爱却不均等。他们把几乎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优等生身上。好学生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好的。即使他们犯了错也被老师看成是失误是可以被原谅的。而后进生仿佛成了“”这个符号。简单一句这种爱的不公正是教师将优等生的好无限放大以致他们的错都可被蒙蔽。后进生的错也被无限放大以致他们的努力付出闪光点都被忽略。这样的爱显然是违背教育公正的。这样的爱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优等生在鲜花和掌声中易形成骄逸的性格。后进生在老师和学生的冷淡下易埋下自卑的种子。二、呼唤师爱的原因(一)目前对师爱认识

9、的几种误区1忽视了师爱的全体性师爱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师应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因其学业成绩、家庭状况、性别、民族、地域而有所差别。但在教育实际中,大多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爱往往局限于少数优等生身上。很多后进生则在爱的门外。上课时教师期待的眼光,鼓励的微笑似乎总体留在那几个人身上。我们也知道爱是有差别的,绝对均等的爱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教师应努力克服主观上的偏差,不要让爱的差别背离了教育公正。2忽视了师爱的全面性我们都知道21世纪需要综合性人才。90年代初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不适应现实。现实紧迫的需要决定师爱内容应是全面的。黄金华老师认为既需要关注学生的

10、智力因素又需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需要关爱学生的升学又要关爱学生的成长;既要关爱学生的文化成绩又要关爱学生的品德心理。4但与此相左,现有师爱具有片面性基本停留在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塑造心灵的关注。所以中国才会出现众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也才会出现高学历低品德的悲剧。3.忽视了师爱的全程性师爱应是全程的。教师既要在课堂内关心学生又要在课堂外关心学生;既要关心学生的校内表现又要关心校外表现;既要关注于现前表现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但目前教师的爱仅局限于课堂上校内现在,却常常忽视课堂外校外未来。这使得教师的教育由于在课堂外校外得不到正强化而事倍功半。教师忽视学生未来往往

11、表现在过度挖掘学生的潜力,不利于学生今后持续发展。(二)当前素质教育对师爱的需求1素质教育的灵魂需要师爱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教育工作。师爱恰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前提。蔡旗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把教师提出的要求灌输的思想转化成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要想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教师这一情感的桥梁。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的建议和要求真正源自对他们关爱时,才会对老师产生信赖感从而愉快的接受建议要求。如果当学生认为教师的要求是故意刁难恶意打击时,就会在情感上抵触行动上抗拒。5可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师爱还能诱发学生

12、效仿教师的品德,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心理学有关模仿的研究表明,人总是趋向模仿他爱和爱他的人,而不愿意模仿他所厌恶的人。师爱使自己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在教育实践中,学生更愿意接受他所爱慕的教师的思想。因此,学生成长过程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会盖上教师的印记。2素质教育的目的需要师爱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和目标。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师爱。只有教师付出给与真挚的情感后,学生才会靠近你倾向你,乐于接受你的言行。当学生不断的接受到爱的关怀后,会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部

13、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效果。63素质教育的本质需要师爱。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即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这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回归。育人紧紧围绕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力的获得。知识能力的获得不仅仅依靠智力因素,还跟许多非智力因素相关。非智力因素如品质、人格、好奇心、兴趣、意愿、快乐、精神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获得培养和师爱密切相关。当教师真挚的爱付出后,就会收到学生更为诚挚的爱的回应。所谓爱屋及乌,当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后,就会对其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在学的过程中感到一种快乐和满足。这种以兴趣为先导伴随快乐的学习效果自然不用提。(三)师爱的作用1师爱为

14、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环境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爱的需要是需要结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学生对他人爱的期待,既是她们的本能需要,又是他们个性健康发展所需的环境因素。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在家庭中儿童能否得到正常的父爱、母爱对其个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家庭温馨,孩子能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呵护,她们大多能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相反如果家庭破碎甚至是充满暴力的,孩子的个性常常带有某些不良特征如冷漠、粗暴。儿童进入学校后,他们便会把爱的需要转移到教师身上,希望教师能向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他们。正因如此,学校中的师爱才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必要的环境因素。当学生经常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后,便会在心

15、理上获得满足,进而迸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情绪自然总处于愉快乐观当中。学生在感受别人的关心、呵护后也学会了如何爱别人和融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2师爱为学生品德发展做出了榜样示范前文也提到要想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提出的建议要求出于真诚的关怀。这种真诚的爱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心理基础。教师在对学生付出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肯定,从而在自我成长中发展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在得到爱从而又知道如何爱别人的过程中形成了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的良好品德。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言行常常是标杆。学生则不断向标杆靠齐。3师

16、爱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悦,给人温暖和动力。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师爱这一情感的触动和催化。教师只有把炽热的爱通过言行传到学生心田,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真诚的爱戴,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会和教师一起分享自己内心的喜悦,也会向教师诉说心中的烦恼并寻求帮助。教师以旁观者清晰的思维、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学生消除困惑,避免学生心灵的死结、行为的偏执。师爱除了架起师生间桥梁外,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师爱就如春雨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形成自励自取得良好心理。4师爱师激发学生学习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