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3227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说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嵩县大章三中 练会【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真正的阅读应当是互动式的。互动式阅读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学生都是有自我意识的成长着的生命体。教师不能轻易地以有知和无知看待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教学过程当作自己的生命体验过程。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中,教师放下了先入之见找回了自我感,学生摒弃不成熟的观念也找回了自我感,教材也被作为真正的参与者而解放出来。【关键词】: 教师角色 阅读素养 师生互动 实践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

2、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素养,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更新理念,努力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联系实际,勇于探索,努力在教学思想和方法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下面就如何改进课堂阅读教学,加强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人文性则指要使学生通过语文载体,体会更多的

3、文化魅力。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的实质,就要让学生走近语文,深入感悟。这其中的首要环节是阅读。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阅读的要求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提高学生以下四方面的能力:1、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起始和基础。理解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字、词、句、段的含义,必须经过理解的过程。而要保证理解的质量,就必须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善于从语言环境中捕捉内容的深刻含义,注意抓住作者的思路,应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推敲。2、提高概括能力。就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凝练、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

4、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思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需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而思路的理清又需要考思考才能达到解决。这说明,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放在课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来看待。4、提高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升华。阅读的实质是感受生活。“读”是体验作者的生活,体验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的生活,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共鸣,读出新意。因此,在“大容量”的阅读中,学生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长期的

5、知识熏陶中不断走向成熟,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根基,从而使阅读真正达到升华的境界。三、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个现象(一)读以练为主,忽视对文本的总体感悟。有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只注重对知识点的把握,忽视了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独特的情感,认为学生读一篇文章不如看一下中心思想,甚至有的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竟要求学生不读文章,仅根据练习题即可归纳出一些所谓的“万能答案”,例如:某文章中出现反问句,问题是:反问句式有何作用?改为成述句后表达有何不同?教师即讲:“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起强调作用,改为成述句后语气减弱了。”又如说明文、议论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修饰或限制性的副词,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6、?教师即讲:总之是表示修饰、限制,起到表达严密准确的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购买这样或那样的教辅资料,而大多教辅资料上的内容实际是对参考书的抄袭,是对参考书内容的贩卖。学生有了这些读物,有恃无恐,更不必苦读文章了。这样一来学生丧失了阅读文章的最基本的审美体验。学生的阅读训练成了死记硬背他人观点的机械劳动,难怪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低迷了。(二)师生互动少。阅读分析,理解体会的过程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将文本内容内化为读者思考感悟的过程,而是教师的单方面评讲,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精心的准备,课堂上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教师讲几句,学生记两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答案程式化

7、,标准化,其实都是照搬教参或教辅资料上的答案。师生没有双向交流,缺乏情感的碰撞, 因此难以产生智慧的火花。(三)轻人文素养。有人说,当今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姑不论这句话是否正确,但至少折射出国人价值观念淡薄的事实。我想这与教育中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无关系。阅读教学中忽视文本的精神内涵,忽视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缺乏阅读情感的预期,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便成了无稽之谈。或教师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单纯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常要牵强附会一些假、大、空的套话,使学生失去了切合个人情感体验的平台。文学是人学,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如不能将作者的个性、人格、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文本与读者的生活、思想、情感体验碰撞

8、出火花,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四、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1、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真正的阅读应当是互动式的。互动式阅读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学生都是有自我意识的成长着的生命体。教师不能轻易地以有知和无知看待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教学过程当作自己的生命体验过程。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中,教师放下了先入之见找回了自我感,学生摒弃不成熟的观念也找回了自我感,教材也被作为真正的参与者而解放出来。2、防止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新课改,有些老师过分重视课堂的形式,以“标

9、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的内容。比如说“小组讨论”本来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却被贴上了“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家标榜。讨论题,一定要新颖、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所以真正的阅读不是对文章表面义的分割,而应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不要架空了“人文性”,忽视了阅读知识结构的构建提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有人误认为阅读教学就应以“人文性”作统帅,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与此同时不能淡化了阅读的认知结构的构建。阅读的知识结构包括: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技法知识、历史文化知识

10、、社会生活知识和由此强化的阅读能力:预测、推段、探究、印证、评判等。所以,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构建学生的阅读知识结构。4、教学中不能重“文”而轻“言”,重“析”而轻“读”现在的教学只求了解大意,偏重于思想感情、章法结构的赏析,淡化了词汇的归纳积累,忽视了词法、句法的梳理习得;偏重分析讲解,轻视诵读、精读,但是诵读、积累是形成语感,积淀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不“理”、不“积”、不“读”、不“诵”,紧依靠分析鉴赏,很难真正提高阅读质量。5、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1、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形式是“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学生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无论是否成熟的意见都愿意拿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看法。但学生在生活经历、社会经验等方面毕竟有较大不足,需要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方式予以指导,因为教师是教材内容的加工者,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是教学手段的使用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是学生品格的塑造者。6、更新理念,激发兴趣,提高阅读素养,重在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对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对阅读材料的选

12、择。”阅读是一个对书面信息符号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过程,同一个文本,学生个体的感悟体验也各不相同。理想的阅读应是文本与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紧密结合,运用所学阅读知识,采用多样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欣赏和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散步一文,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层层推进,达到培养学生素养的目标。首先是激趣:可以讲述生活中一些敬老爱幼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阅读过程是包含深广的人文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活动,学生阅读文章时,不一定要先出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让他们在阅读时没有思维的指向性,没有暗示。这样学生才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感受,以往教学中常常

13、要先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样可能会让学生丧失个人独特的感悟和思考的机会,学生读完后可让学生简单谈谈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何处给你的印象最深。这样就让学生从个人的角度,先初步总结了初读课文的收获。接着教师予以适当指引,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具体方法:你认为如果文章内容主题用一个字概括,敬老爱幼的主题自然就离不开这个“爱”字。7、教活课文,拓展延伸。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精彩品尝,诱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或先安排较多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研讨。过程如下:(1)自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2)查工具书

14、自己答疑,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3)分组朗读,模仿朗读带读,从朗读时的语气、声调感受体验到文章的诗情画意、丰富的人文性。(4)合作互助,学生互相解答疑问,教师在一边点拨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研究性地去阅读文章。(5)要求学生在有所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再一次阅读、感知。(6)介绍作者、推荐其他作品。教师在这个时候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及作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学生就会有很大的阅读兴趣,自己会找一些相应的书籍来看,因为文质兼美的春很容易让学生对朱自清的作品产生阅读兴趣。以前曾有过这样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后来改成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是一条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源源不绝的“活水”,教师更应是一个“水泵”,要“泵”出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以思考、感悟、创新的动力。此外,教师可关注有关媒体,伺机诱导学生读书,也可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文学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竞争中激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魏书生: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3、陈生树,试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