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鉴赏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3111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鉴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鉴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鉴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鉴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鉴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鉴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壁》鉴赏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鉴赏教学设计(潮州市湘桥区凤新中学 许瑜)【教材分析】赤壁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之一。它是杜牧咏史诗的代表作,教学本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杜牧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的诗歌风格。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

2、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教学设想】诗歌的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之一。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首诗。基本上是按照“读赏背默比”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赏。诵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即抑郁不平之气。而鉴赏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诗歌的思想内容、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教师可以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加深印象,学会举一反三

3、。【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诗歌鉴赏能力。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感。【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竞赛法、比较阅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简案】一、激趣导入二、作者及赤壁简介三、关于“咏史诗”四、诗歌感知五、诗歌鉴赏六、背诵比赛七、默写过关八、比较阅读九、课堂小结十、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吗?(生:知道。)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赤壁之

4、战”的故事。)师: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周瑜大败了曹操,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自然成了英雄。但是,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牧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吗?答案将在诗歌赤壁之中揭晓。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82。(出示课题及作者)二、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京兆万年)诗人,太和进士。杜牧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但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所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爽,这又使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晚唐诗人中,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然而时处晚唐,再也没有盛唐时代的“大唐雄风”,晚唐诗人

5、也再无中兴的锐气。他们虽也才华横溢,却再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就拿杜牧与李商隐来说,李商隐以写无题诗闻名,借男女之情来表现他内心的抑郁,消沉,悲哀,凄恻。而杜牧,则以写咏史诗闻名,他的咏史诗,可以说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本诗就是他咏史诗中的一个代表(也是七言绝句),写于其任黄州刺史时,在这之前杜牧在朝廷受到宰相李裕德的排挤,仕途上很不得意。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三、关于“咏史诗”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

6、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四、整体感知 1、播放名家诵读(媒体出示已画好朗读节奏的诗歌内容)2、全体朗读诗歌(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二、二、三”式或“四、三”式、韵律。)3、小组朗读2、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教师强调重要词义)明确:一把折断了的戟深埋在泥沙之中还没有完全被销蚀掉,我把它捡起来磨洗一番,认清它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的兵器。倘若当年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给周瑜方便(相助),恐怕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上,早就锁着大乔和小乔两位东吴美女了。折戟: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将:把,拿。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适值东南风大作,火乘

7、风势,尽烧北船。铜雀:铜雀台,建安十五年建于邺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邺镇一带),因楼顶饰以大铜雀而得名,为曹操享乐之处,其美姬皆在其中。二乔:即大乔、小乔,江东乔公之女,皆国色。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3、指名朗读诗歌4、思考:哪些诗句表明诗人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明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教师补充三国演义中关于铜雀台的典故(媒体出示)(曹操)顾与诸将曰:“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诚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视之,皆有国色,不料被孙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足吾愿也。”言讫大笑。6、齐读这两句诗。五、诗歌

8、鉴赏:(一)合作探究1、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明确:这二句是借历史事件“赤壁之战”曲折地反映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赤壁一战中,孙刘联盟,周瑜用火攻之计,大败曹操。历代以来,人们把这个功劳归了周瑜,并大加赞赏。史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时,基本的政治倾向也常常是同情吴蜀,而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他看来,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即“机遇(时势)造英雄”。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没有机遇

9、,又怎能成名?因此诗中还有包含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这是诗中最精彩的,也是久为人们传诵的两句。 诗人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议论,反映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2、男生齐读这两句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正是形象思维的直接体现。改后诗句在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是却非常直白,一点诗味也没有了。诗人并不像史学家那样,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通过两个美女的命

10、运来间接点明国破家亡的后果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读者可以想象得出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感情表达更含蓄 ,这也正是诗人艺术处理上的高明之处。4、女生齐读这两句5、诗人由何而引发议论感慨?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由一把埋在沙里的折戟引发感慨。折戟是诗人情感的触发物,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他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即借一件古物(戟)来兴起对前朝(三国)人物(周瑜)和事件(赤壁之战)的慨叹。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是借物起兴的写法。这两句是为下文的议论感慨作铺垫。(

11、补充:这两句诗本身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殆尽,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6、全班齐读这两句(二)男、女生比赛美读诗歌,再次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三)教师举例“借物起兴”,巩固认识(媒体出示)例: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例: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头用沙洲上的雎鸠和鸣起兴,由此而说到君子追求淑女。)(四)播放名家诵读录音,整体感

12、受全篇,巩固鉴赏成果。(五)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美读六、背诵比赛(各大组开展竞赛,每组随机抽出三个成员背诵,过关人数多的为优胜组)七、默写过关(全体学生参加)八、比较阅读1、内容小结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来鉴赏一首诗歌吗?明确:可以从诗歌的思想内容、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三个角度来鉴赏:看看诗歌表达什么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是如何抒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另外,还可以从语言运用等角度来鉴赏。2、比较鉴赏泊秦淮(媒体出示两首诗歌内容及鉴赏要求)师:你能否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比较赤壁与泊秦淮的异同?明确:思想内容不同:赤壁借历史事件“赤壁之战”曲折地反映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

13、气和豪爽胸襟;泊秦淮是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醉生梦死,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表现手法不同:赤壁是借物起兴,以小见大;泊秦淮是即景感怀(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抒情方式相同:都是间接抒情,委婉含蓄。九、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从诗歌的思想内容、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三个角度鉴赏了赤壁这首诗,并且从以上三个角度比较了赤壁跟泊秦淮的异同。我们慨叹诗人的怀才不遇,也欣赏他的豪爽胸襟,更佩服他那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心胸得到了开阔!我们不禁要赞叹:古典诗歌不愧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十、布置作业:请另

14、找一首咏史诗,任选一个角度(思想内容、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等)写一段赏析。【板书设计】 前两句 兴感之由非凡的史识赤 壁豪爽的胸襟(杜牧) 后两句 借题发挥【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得流畅,有清晰的层次,有品味探究的乐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回想起来,处理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重视美读。美读是文学鉴赏尤其是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美读的要义是让“理性”与“感性”联结在一起,使全体学生都能缓步进入文本,实现与诗人灵魂的近距离接触,并生发出个性化阅读与鉴赏的新鲜感受,这对高质量地获取语感积淀不无益处。本节课将美读穿插在鉴赏过程之中,理性分辨的结论与相对厚实的感受、体悟相结合,更符合面向全体

15、学生的要求。第二是具有鲜明的教学理念。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阅读、积极地解读、勇敢地质疑,进而开启他们的智慧、发掘他们的潜能,能立足文本语言,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阅读来诠释语言,从而准确解读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发掘出潜在的意义,抓住时机进行引导,重视引导下的动态生成,并对学生的不当理解进行适度的评价、匡正,以帮助学生反思,走出思维与认知的误区。第三是运用比较的鉴赏方法。赤壁是杜牧咏史诗的代表,在学习赤壁之后,让学生比较鉴赏泊秦淮一诗,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杜牧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的诗歌风格,让重点篇目的鉴赏教学更加饱满。作业的布置也可以让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拓展、延伸。第四是适时举例。对于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学生比较陌生,教师运用举例的方法,举了锦瑟与诗经关雎两个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节奏比较快,学生们在活跃、紧张的气氛中能否真正把握教学的内容,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名家解读】推荐理由:本篇名家解读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这篇文章对于作者诗风、创作背景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