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 紫藤萝瀑布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2973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 紫藤萝瀑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 紫藤萝瀑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 紫藤萝瀑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 紫藤萝瀑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 紫藤萝瀑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6 紫藤萝瀑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1、了解宗璞及主要代表作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3、积累“迸溅、伫立、酿造”等重点字词和“忍俊不禁、蜂围蝶阵”等成语;4、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重点: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难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预习案一、自习准备走近作者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

2、到不应有的批判。 “”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丁香结是本文的姊妹篇。了解背景1966年至1976年,是。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 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事业蒸蒸日上,却不幸身患绝症,生命即将失去。带着焦虑和悲痛,作者

3、在一棵盛开的紫藤萝花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淡紫色如瀑布般的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面对紫藤萝,作者悟出了人生哲理,从悲痛中走出来了。 二、完成预习1、请给加粗的字注音迸溅(bng) 挑逗(du) 穗(su) 绽(zhn) 仙露琼浆(qing) 伫立(zh) 酿造(ning)伶仃(lng dng) 盘虬卧龙(qi) 忍俊不禁(jn)2、解释下列词语忍俊不禁:忍不住笑。盘虬卧龙: 1.盘曲的虬,卧居的龙。比喻隐藏的人才。2.课文形容树木枝干十分弯曲的样子,给人十分有力量的感觉。仙露琼浆

4、:琼:美好。浆:酒。琼浆:比喻美酒。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蜂围蝶阵: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比喻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3.初步判断,本文是一篇写景喻理的散文(体裁)的文章。三自由朗读课文重点指导练习下列句子的朗读:A从未见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B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5、”它们嚷嚷。C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D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四课文围绕花,写了:(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第二课时探究案探究点一: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美景的?从“一片” “瀑布” “空中垂下” “大条幅”这些词语可看出这是在写花瀑。从“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看出这是在写花穗。从“每一朵盛开的花”可以看出这是在写花朵。结论:课文写

6、花的美景,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的顺序。探究点二: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辉煌灿烂,气势恢弘。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细腻地写出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靓丽可爱,玲珑剔透。 “挑逗”既富有动感,也富有情趣。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形容花朵开得繁茂,活泼“推” “挤”富有动态地写出花的情态。4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

7、容就要绽开似的。用船舱比喻花朵,写出花的饱满,写出了一朵花盛开的状态, “笑容”比喻花朵含苞欲放。探究点三: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花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相关词语:(稀落)(稀零)(伶仃) 说明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枯萎、衰退、败落的情景。探究点四:(一)如今,紫藤萝花开得是如此辉煌灿烂,由此作者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蕴含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正视苦难和坎坷,不向命运低头。对生命的美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生活。东方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

8、群星”,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长河中,我们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是沧海之一粟,是天地之蜉蝣,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活出渺小生命的精彩。(二)读到此,可以看出,本文通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三)“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一句花中, “浅紫色的芳香”,运用了通感的修辞。通感,是指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如:1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2 “你笑得很甜”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

9、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跟开头“ ”相照应,表明作者已经从曾经的“焦虑和悲痛”中走出来,在花的启示下,乐观振奋地生活,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第三课时检测案阅读紫藤萝瀑布姊妹篇丁香结,回答问题:丁香结(宗璞)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

10、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古人诗云: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

11、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回答:1. 文章1-3段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

12、了丁香花?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丁香,花蕾结而不绽,诗词中多以喻愁结不解。第六段中“丁香结年年都有”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丁香花结,也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3. 品析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写出丁香花成串开放的样子,遮掩写出花的繁密,是写实,“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是指丁香花带给我写作的灵感和生命的启示,激励我乐观追求生活,追逐梦想的脚步。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的含义。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在文中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这样,我们就会觉得充满乐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