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成都西川中学 陈涵)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0931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成都西川中学 陈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成都西川中学 陈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成都西川中学 陈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成都西川中学 陈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成都西川中学 陈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成都西川中学 陈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成都西川中学 陈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3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师陈涵所在学校成都西川中学版本、册数课目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汪曾祺美食散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儿时的怀想、对家乡的热爱。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爱传统文化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教学重点:通过品读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解读文本的独特情趣和文化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人生情趣,品味汪曾祺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为

2、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从“问题化”教学出发,调动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积极性,并通过幻灯片的制作来固化自学成果。【教法方法】1诵读法;2情境再现法;3点拨法。【学习方法】1诵读法;2.圈点勾画批注法;3小组合作研讨,分组呈现。学习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自我品析能力,但还不能够深入到文本的内涵。如何引导他们理解本文的内在韵味,感受鸭蛋带给作者的独特情味和文化内涵,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将这堂课的重点放在通过品读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解读文本的独特情趣和文化内涵,基于此,我将本课难点预设为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人生情趣,品味汪曾祺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资源使用及分析一、导入播放端午节视频,走进汪曾祺家乡的端午。1.交流观看感受;2.明确本节课从“端午”的角度来学习端午的鸭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课前在网上对端午风俗的视频进行了大量搜索,最终选取了由刘疏文执导的公益短片。学生通过课前视频的观看,对端午风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本堂课充满期待。二、寻味共寻端午别样味,一枚鸭蛋自此来。出示研读任务一:汪老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教师拓展提升:端午背后的民俗风味。1、第一小组汇报研读成果:走进汪老家乡,探寻端午风俗。2、在整体感知和句子品析中体会端午背后蕴藏的民俗风味。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和表达

4、能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课前的分组学生领取了学习任务。第一小组同学重点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对文本深入分析,并最终制作成PPT,既培养了学生自主研读文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制作幻灯片来固化学习成果的能力。三、品味一枚鸭蛋别有味,亦淡亦浓总关情。1、出示研读任务:一枚小小的鸭蛋中蕴藏着怎样的味道?2、教师总结“品词析句”的方法,指导提升这枚鸭蛋中的家乡情味。3、教师指导朗读,再次体会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1、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汇报研读成果:鸭蛋背后蕴藏的童年趣味、家乡情味。2、在词句品读和情景朗读中体会这枚鸭蛋背后蕴藏的童年趣味、家乡情味和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披文入情,训练学生品读语

5、言的能力,提高学生透过语言体悟情感的能力。通过课前的分组学生领取了学习任务。第二、三两小组同学重点阅读文章第2至6自然段,对文本深入分析,并最终制作成PPT,既培养了学生自主研读文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制作幻灯片来固化学习成果的能力。四、悟味寻常美食蕴本真,人间有味是清欢。1、出示研读任务;在寻常美食中品悟汪老是一个怎样的人?2、教师指导提升:汪曾祺随性自然的生活态度,体悟生活本味。小组汇报拓展研读的成果:品美食散文,悟汪老其人。由文及人,体悟汪老的人生态度。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汪曾祺作品集和评论文章,借助网络渠道深入了解汪曾祺。学生跳出了文本,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广度

6、和深度。五、回味满口噙香鸭蛋味,平凡烟火动人心。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点拨对话,总结文章深意。2、 教师以诗歌的形式展现阅读感悟。回扣文本,谈论启示,多角度总结文章主旨。总结升华,读出自我。课前,通过网络搜索,确定诗歌诵读的配乐曲目。通过现场播放音乐,配乐朗读,让全体同学在浓厚的情感中结束全课,意犹未尽。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小结应用了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应用了网络搜索,包括视频的搜索,音频的搜索,文字的搜索。同时,还应用了幻灯片的制作。以上的使用是较为合理并且有效的,让学生对端午风俗、文本以及汪曾祺本人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解决了哪些教学关键

7、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 一、解决的教学关键问题:1、真正进行了情境导入,让学生有一个视觉的体验。2、真正进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课堂呈现出学生课前自学成果与师生课堂释疑的高效课堂。3、真正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因为有现代化技术的支持,而层层推进,课堂掀起阵阵高潮。二、生成性资源:1、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对端午风俗有了感性的认识。2、学生分组自学的研读成果通过幻灯片进行了固化。3、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汪曾祺作品和评论文章,对汪曾祺作品风格和生活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4、学生在配乐诗朗诵中体会到浓厚的情感。教学反思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1、 应用前后教学

8、效果的比较:1、课前导入:在没有使用端午风俗的视频来情境导入之前,纵使教师用华丽的辞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及学生通过视觉的冲突来感知传统习俗魅力的效果好。2、在教学重点的突破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枚小小的鸭蛋中蕴藏着的童年趣味和家乡情味,如果不在课前让学生分组领取自学任务,自主地去研读并通过幻灯片的制作来固化自学成果,那么光靠教师课前上逐段逐段地分析解读,是无法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3、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学生跳出文本,对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和生活态度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通过互联网搜索关于汪曾祺作品和相关论文等资料,就无法迅速筛选出有效信息,界定研读的方向和内容。二、教学创新

9、:本次课的创新之处在于,贯彻了学校“问题化教学”思想理念,在教学设计上以问题化学习作为主要形式,课前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分组研讨,力争呈现学生课前自学成果与师生课堂释疑的高效课堂。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从根本上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 资源应用创新:通过互联网搜索,师生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整合网络中关于端午风俗、汪曾祺作品及评论文章等资料,做到了资源共享。四、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每个学生都为这堂课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所以,在课堂中,除了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之外,针对一个学习板块,都有相应的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碰撞出了学习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