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之作文记叙文记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0839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作文之作文记叙文记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记叙文作文之作文记叙文记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记叙文作文之作文记叙文记人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记叙文作文之作文记叙文记人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记叙文作文之作文记叙文记人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作文之作文记叙文记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作文之作文记叙文记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记叙文记人【篇一:写人记叙文课外阅读6篇】 一、送报少年 万欣兰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 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 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 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 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

2、笑 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 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 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 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 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

3、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还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 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 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

4、年准时出现在了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 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 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从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中摘抄三个富有表现力的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和内容的感悟、理解能力。所谓语言的表现力强,一 般指具体、形象、生动、丰富的语句或短语。 【参考答案】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为 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要爬一万八

5、千多级台阶) 2标题是“送报少年”,作者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自己的儿子,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理解能力。这里写自己“儿子”的笔墨, 其实只是为了起对比、衬托作用,更好地表现送报少年这一人物。【参考答案】作者写“儿子”,是为了与送报少年进行对比,衬托送报少年勤奋、谦逊、 懂礼貌的品质。 3找出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一句话。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设计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既然问的是“伏笔”, 我们可以看文章高潮与之照应的内容,即少年被北京大学录取,这样自然就会找到前面的送 报少年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原因了。 【参考

6、答案】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4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和生活境遇的能力。考生要学会抓住 关键词句,将具体的描写转换成抽象的概括。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 特点。 二、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斑白,后来是额前白了一绺绺,再后来是脑后,远看如沾满了雪花,白了一大半。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 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记得4月

7、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 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 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 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 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 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 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一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下敲击的当儿,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

8、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 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 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儿女们的福么?我知道,我是 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我们兄妹劝了多少回,她都摇头。她都说:你们不要管 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

9、敲盆赶鼠。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 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 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和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

10、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觉母亲已瘦得皮包 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 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 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然后我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

11、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选自湖北日报,有删改)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参考答案】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参考答案】母亲深夜敲盆赶田鼠。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结合语境,对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勤劳。突出了母亲此时的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出母亲的坚强。 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

12、,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三、两碗牛肉面 佚 名 读大学的那几年,每逢双休日就在姨妈的小饭店里打工,不为生计,只是为了磨练自 己,体验一下生活。 记忆中,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殊的客人父子俩。说他们特 别,是因为那父亲是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 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孩子看上去就20来岁,衣着朴素,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 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孩子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头,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

13、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恍然大悟,他叫两碗牛肉面是叫给他父亲听的,实际上是囊中羞涩,又不愿让父亲知道。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自己则端过那碗清汤面。 老人却并不着急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地接受了

14、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周而复始,那父亲碗中的肉片似 乎永远也夹不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的肉。”老人感叹道。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只是几片屈指可数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那碗葱油面。 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 了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那对父子的桌 子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

15、放错了吧?我 们没有要牛肉。” 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 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他们出门。 这对父子走后,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 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今天可好。那样 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选自中华读书网) 1开头部分的人物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通过肖像描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生 活艰难的老盲人,“儿子”是一个家境贫寒、苦学成才的大学生。 2父子的言行,不仅令“我”汗颜,而且让姨妈深为感动,从文中哪一处最能看出来? 【参考答案】姨妈以饭店开业年庆为理由,赠送给父子俩一盘干切牛肉。 3为了使自己的爸爸得到安慰,文中写男孩先后三次用了说谎和隐瞒的计谋,请分别找出 来。 【参考答案】第一次:男孩大声说要两碗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