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机重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0554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课堂生机重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课堂生机重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课堂生机重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课堂生机重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课堂生机重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课堂生机重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课堂生机重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课堂生机重现 -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陕西省眉县城关中学 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便是这一方针指导下具有科学性的重大举措。它给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课改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自我感悟,自主创新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语文课应重在学生的探究实践,突出个性意识和个人情感,发扬创新精神。摒弃以往重知识传授、忽略个人情感、唯师独尊、追求大一统的传统教学观,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处于第一线的语文教

2、育工作者纷纷学习新理念,接受新思想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笔者在理论学习中发现,近几年在教育界悄然兴起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与新课改、新理念的要求竟惊人的契合,而且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发兴起,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性学习虽然作为一门学科应运而生,但是它的性质和教学模式完全可以运用于语文教学。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五步曲。第一步:确定命题。拿到一篇新课文,学生在自读基础上,就文本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一一提出来,然后,教师再作补充并指导学生集体筛选,将简单的问

3、题就地解决,将含金量高的问题按次序分类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划分以后,一篇课文所涉及的问题就都基本落实了。围绕同一问题研究的学生编为一个小组,人数可控制在310人数,这样整个班便化整为零,学生各求所需。第二步:确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举荐一名积极热心、思维敏捷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学生在其组织下,共同拟定研究计划,难度不很大的问题,可口头制定计划,难度大的问题须拟定书面计划,计划包括研究目的、具体方法、研究过程、人员分工以及成果展示方式等。比如学习兰亭集序一文,确定的命题有三个。根据难度的由小到大依次为1、文中“古人云:生死亦大矣!”依据是什么?2、作者在文中

4、忽乐忽悲,为何?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3、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第一个命题小组长可指令小组每一个成员至少找出一两个有关生死问题的著名故事或名言警句,第二个命题就须分步骤完成:第一步,小组全体成员疏通文意;第二步,分清乐从何来,悲从何来,为何而痛;第三步,理解作者主要表达的情感。至于分工小组长可根据成员自选协调确定,但不能遗漏问题和闲置成员。第三个命题难度最大,就需要周密的安排,拟定步骤:第一步全体小组成员熟悉文末一段内容;第二步:两名学生了解庄子及其思想核心;两名学生了解东晋时期的士族和庶族制度;第三步:小组集体探讨作者对庄子思想及东晋士大夫思想的评价;第四步评价作者思想;第五步:推举一

5、名思维敏捷、口才流利的成员向全班做口头报告或推举一名文笔好的成员作书面报告。运用这种方式制定计划,就保证了每一命题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当然,每一命题的计划则由小组成员集体拟订,并非老师越俎代疱。第三步:探究实施。这一阶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也是研究性学习最关键的环节。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各尽其职,开始活动,进行研究。这样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东边一堆在热烈讨论,西边一堆在埋头疾书,南边一伙在听故事,北边几个在翻阅资料,此时教师成了真正的闲人,不过你可作为一个旁听者,不妨聆听任一小组探讨,但切忌不可越俎代庖。这一步骤的实施,一般可采用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难度较小的命题可当堂完成

6、,难度较大的命题,课内能操作的部分课堂进行,须课外操作的课下去完成(比如去网上、去图书馆查阅等)。这时教师就须根据命题的完成程度不同适时调控各个小组,任务完成的小组也可继续探讨其他小组的命题,以免这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后无事可做而影响其它小组,这样整个课堂看似闲散,实则有序。第四步:展示成果。这一阶段主要是汇总小组成员的成果,展示小组的见解和观点。展示的形式包括当堂演讲、以书面报告形式张贴、当堂表演、学生试验等。比如兰亭集序中研究的前两个命题都可以当堂演讲的形式展示其成果。第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成员就生死问题的相关人物提到了十多个,如:孟子、庄子、司马迁、李清照、文天祥、臧克家、刘胡兰、史铁生、丛飞

7、、任长霞、孟祥斌、谭千秋等,说出的名言警句就更多了。前两个命题成果展示完,第一课时就结束了;第三个命题成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在第二课时展示,其中对依据的相关资料,人物的不同见解,作者态度、看法,读者的讨论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听罢报告,全班学生无不惊讶,更令老师惊喜,真乃后生可畏!其实,展示的过程,就是每个学生劳动成果得以体现并得以肯定的公开证明,从而增强了每位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五步:交流评价。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一经展出,小组之间自然要进行交流评价、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还会出现不同意见的争论。当学生的互相交流评价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时,老师就应该出场了,对学生的研究成果作总结性评价。评

8、价的原则以激励为主,肯定成果,不求答案的统一,也可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以使结论更深刻、更透彻。同时,对小组成果中突出的有创造性的见解或做法要及时给予高度赞扬,以此更能激发其他学生的探究热情。比如兰亭集序的第三个命题,在第三小组的书面报告中指出,王羲之既否定了庄子思想,又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盛行的“一生死”、“齐彭觞”的消极避世思想,应该说他是对的,体现了王羲之思想中的唯物观,但是,他毕竟也是东晋士大夫中的一员,始终未能跳出这阶层而有所作为,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空发些议论,以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罢了。这一点课本和教参上是找不到的,教者也没考虑到这个深度,而学生的这种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古人的思

9、维,不能不算是一种勇气、一种创新。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犹如给语文课堂引入一股新鲜的甘泉,尝罢清新怡人,令人耳目一新。首先它适应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发展了每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其次,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意愿选择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教师退居二线,只起一个组织、协调适当指导、评价的作用。这样的语文教学才真正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切实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列宁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使下,学生的学习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加之正确地引导,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创新有了可能。前面兰亭集序第三个命题书面报告中的见解不就是创新的火花吗?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顺应了时代,成为新课程新理念的先行军,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初显优势。参考文献: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6期中学语文,2009年第5期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3期让课堂生机重现 -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陕西省眉县城关中学 李彩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