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0467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市三附校:王玉宝摘要:为了做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本文就是从教师讲课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出发,使学生做到上课主动、积极参与且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是用教学实例从实际教学中的以下几点证明学生学习时产生快乐感,提高了教学有效性。(1)学习目标的确定不完全是由教师来确定,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2)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快乐。(3)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4)巧妙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2、5)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境,在同学们积极猜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合作、去探究,动手实验,以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关键词: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正文:如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一、学习目标的确定不完全是由教师来确定,教师给了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利和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课例1:“功”片段教学。师:“功”是个多意

3、词,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它有什么含义?根据你的理解,哪位同学能讲讲它的意思?生1:我想功有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的意思。生2:我想它还有成效的意思,功劳的意思。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节课开始我们要从物理学角度学习有关“功”的知识,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同时还有它本身的特殊含义。根据以往物理知识学习的经验,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你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知道“功”的哪些知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检查,讨论大约三分钟)生1:我想知道在物理学中,“功”是如何定义的。生2:我想知道物体在做功的过程中,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生3:我想知道物理学中的“功”与我们日

4、常生活中所讲的是否有联系,是一样的吗?生4:我想知道物理学中的“功”是通过哪些量进行计算的?能够对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计算吗?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知识也的确是我们在学习功的过程中,应该知道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结合我们的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的书籍进行学习,然后回答学习活动卡上的问题。学习活动卡:1能说过出什么是功。2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用来说明功的含义。3说出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4举出生活实例:一个做功的和一个没有做功的。这样既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参与探究又使学生产生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的感觉而产生快乐。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体现

5、了新课程中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注重了过程和方法,注重了学生的体验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快乐。课例2:“摩擦力”片段教学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摩擦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到处存在的,同学们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谈一谈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然后说出来与我们共同分享。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及增大减少摩擦力的方法。生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存在的,没有摩擦力人就无法走路。生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摩擦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时是益的,有时是有害的。生4:原来我不知道举重运动员为什么在举重时

6、要擦一下镁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我觉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生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不要把事情绝对化,当然摩擦力也是这样的,有时对人类是有好处的,可有时人类又必须要克服掉它;生活中的事情也如此,在顺利中要想到不利,在挫折中要充满信心,勇往直前,这是我这节课的收获。这样:学生不仅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了摩擦力,还能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我觉得很可贵。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现实当中,所以看待事情也必须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待,不要孤立理解事情,要学会辩证思考。反映了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体现了新课程

7、中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注重了过程和方法,注重了学生在体验的过程,学习才是快乐的。三、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最大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例3:“浮力的利用”片段教学师:通过前面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所获得的结论,谁能帮助我总结一下它说明了什么道理?生1:由于橡皮泥的密度比水大,浸没在水中时,因为V物=V物,所以G排G物,即:F浮G物,所以橡皮泥会下沉;而把橡皮泥做成空心时,虽然自身重力没变,但体积增大很多,放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变大了,当然受到的浮力也增大,所以能漂在水面上。师:你说得很好。轮船是我们日常生活

8、中常接触到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根据刚才总结的原理,根据你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阅读课本、可以参阅课外读物、找有关轮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然后我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同学们。(10分钟后,一部分同学到前面向班级同学展示了学习的成果。)生2:我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前面橡皮泥的实验,我知道了轮船漂在水面的道理:就是增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大。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轮船。生3: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生4:我通过学习知道,轮船要浮在水面上,因而F浮=G物,而F浮=G排,所以,G物=G排,因此m物=m排,所以可以用排水

9、量来表示轮船的大小。生5:海水的密度比河水的密度大,我就想如果同样载重的轮船在海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要比在河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要小,因为轮船的工作原理是:G物=G排,F浮=gv,所以我想排开水的质量是一定的,排开海水的体积一定比河水的小,因此,同样载重的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要上浮一些。生6:在电视中常看到轮船的侧面有不同颜色的线,资料介绍,中间那条叫轮船的吃水线,如果水位超过吃水线,轮船就会有沉没的危难。认识的愉悦感就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一切都被动的活动都是不快乐的。有效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四、笔者巧妙地创

10、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一种强烈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性的实验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有一种主动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课例4:“浮力”教学片段师:首先请同学们看演示实验,我把一个软木塞浸入水中,同学们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边讲边做)生:浸入水中的软木塞慢慢浮上来,最后静止在水面上。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生1:水对软木塞有浮力生2:软木塞密度小。师:你们说得很好。哪一位同学归纳一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有什么关系?生:物体在运动的过程,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师:物体

11、在上升的过程中,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生:上升初是浮力大于重力,最后二者达到平衡。师:你说很好。既然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软木塞浸入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看演示实验(教师边说边演示:钩码放入水中,沉入水底)师:请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生:钩码沉入水底,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生:不论钩码是否沉入水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的。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我想一定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现在请同学们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和每个实验台上给定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钩码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然后请同学告诉我实验的步骤以及你通过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大约过了5分钟)生:我的实验步骤是这样的:1在

12、空气中称出钩码的重G=0.5N;2把钩码浸入水中,测出水中钩码的重G1=0.4N;3通过比较G、G1,发现水中钩码的重的读数比空气中钩码的重的读数变小了,也就是存在G1G。由此我认为:钩码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师:你说得很好,请坐。谁能说说,根据力的合成的原理,如何做才能使弹簧在空气中的读数依然是G?生:我想为了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应该作用在弹簧上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的大小应该等于G和G1的差值,即F=G-G1。我想用手给钩码一个向上的托力,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0.4N,这个托力的大小等于F=G-G1=0.1N(学生边说边演示)师:很好,请坐。我们用手对钩码的作用和水对钩码的作用效果是

13、相同的,所以说水对钩码有向上托力,即浮力。如果把水换成其他的液体,结论也是相同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生:水对物体有向上有浮力作用。师:仅仅只是水对物体有浮力作用吗?生:不是,任何液体都有,只要物体浸入液体中,物体就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也就是说,任何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师:你说得很好。(教师边说边板书:一浮力的概念和大小F=G-G1)这个课例教师巧妙地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一种强烈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性的实验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有一种主动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愿望

14、。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境,在同学们积极猜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合作、去探究,动手实验,以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课例5:“光的折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请看实验:把筷子斜插入水中,会观察到什么样的现象呢?直接看筷子和通过水看筷子,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生:可能是光由水进入空气中发生了偏折。师: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这里有个教学用的光的折射演示仪,我现在让光进入光的折射演示仪,如果发生了折射,光在演示仪中就会偏折,如果说不发生折射,光就会依然是沿直线传播。好,下面请看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5、)师: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样的现象?谁能总结一下。生: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师:你说得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光的折射。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师:我们前面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光是怎样反射的?反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生:回答师:类比于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你能否猜测一下:光是怎样进行折射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吗?光路也是可逆的吗?生:根据我们物理学的类比思维,光的反射也好,光的折射也好,都是光的现象,既然是光的现象我想应该是遵循相同的规律,也应该满足光的反射定律。生:我也是从物理学的类比的思想出发,我也认为光的折射也会满足光路的可逆性原理的,因为光的反射定律遵循光路的可逆性原理。生:我认为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不是一样的。不会满足光的反射定律的。师:能简单说明理由吗?生:我也是从咱们物理学的类比思维出发,它们同是光的现象,应遵循同样的规律,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光的反射是在同一种介质中,满足光的反射定律,而折射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进行传播,所以我认为是不满足的,但我认为光路无论是反射还是折射都应该遵循可逆性,原因与他们说得是一个道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光的折射现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