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0444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初中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阳高县第五中学 席峥嵘【教材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渗透着作者对故乡的乡土风情、民韵习俗的深深思恋之情。【学情分析】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

2、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犹太作家伊利维瑟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致辞时说:“记忆的呼唤,和谨记勿忘的号召,来自我们历史的根源。”端午节、端午的鸭蛋,何尝不是我们历史的根源?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号召他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视,就是我们传承文明的责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3、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过程与方法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文中作者由

3、端午的鸭蛋引发的故乡情思,引发学生对大同民俗文化追忆,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2、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点拨引导法、情景设置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思路】说风俗理层次谈鸭蛋品语言写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请同学看图片猜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2、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挂艾草,插菖蒲,吃粽子)【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猜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端午节

4、和我们本地端午的习俗,为学习新课营造氛围。二、检查预习,掌握学情(一)、检查预习,字词通关(二)、走进作者【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字词,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三、整体感知,检查预习(一)、学生活动:1、浏览课文,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2.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二)、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点拨归纳【设计意图】:问题1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做好积累。教师不宜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内容并不复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

5、,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四、听读课文,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1、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作者还讲述了关于端午的鸭蛋哪几件趣事?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本写作风格,明确对文章主题的认识。这一问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对主题的探讨可以进行引导,应落实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追寻以及对故乡乡土风情的思念上。2、根据下面句

6、子概括汪曾祺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再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说明。(1)“这叫什么咸鸭蛋呢!”(2)“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3、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语言特色及情趣 问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

7、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

8、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五、回归生活,分享体验问题: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习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1、吃,不仅是在吃味道,更是在吃出一种文化,一种风俗,吃出一种幸福滋味,吃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请同学们说说咱们大同地区的小吃。 2、家

9、乡端午文化知多少?【设计意图】:回归生活,在自己的身边寻找被忽视的小吃文化,在回忆品味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印记,在讨论交流中重温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六、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

10、,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七、课堂小结童年岁月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包含人生的韵味,只有用心观察,汪曾祺才能在小小的鸭蛋品味出生活的情趣,只要用心体会,我们也能从一

11、事一物中,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品味出生活的真趣。八、佳作欣赏故乡的端午清晨推窗,扑面而来一股青青的草叶馨香,空气中流淌着淡淡的艾草味,还有粽子的香味儿!又是一年端午节。 家乡有一种传说,端午这天,用黎明前采下带着露珠的车前草加水炖鸡蛋,吃完鸡蛋,再喝尽汤,肠胃不容易生病。 端午这一天,还要到山中采山艾,据说能避邪祛病。插一把在门边、窗缝,先把蚊子、苍蝇熏个晕头转向,怎么传播疾病?姥姥总在这天缝一个艳艳的荷包给我,那种像小耳朵一样的小布袋,里面装了山艾和朱砂。挂在脖子上,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还要用山艾煎汤擦身,说这样就不怕蚊虫叮咬,不生疖子疮包。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

12、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采来的菠萝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和香米洗净淘好,要泡上一天才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就开始包粽子了。先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苇叶粽子有三个角、四个角、八个角的,菠萝叶都包成两个抱在一起的长方形。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排好,然后上面压一层笼屉,笼屉里放满鸡蛋,水要漫过鸡蛋,再盖好锅盖,放到文火上煮。要这样慢慢慢慢地煮一夜,中间妈妈总还起来添一次水。 早晨从林中回来,一进家门,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啊,香味都窜出来了!我们围在锅边,看妈妈打开锅盖。一下子,屋里满是苇叶和菠萝叶的香味,白白的、浓浓的。吃一个粽子,喝一口妈妈炖好的

13、车前草鸡蛋汤,闻着撞来撞去的艾草的香气。啊,端午真好! 离开了家,端午节不再那么繁琐和细腻。但是,只要清晨有朋友和亲戚提了热热的粽子和温乎乎的鸡蛋来,或者有人轻轻地递过一个小耳朵一样的荷包,所有的心情就全成了一种热热切切想哭的感觉,很柔软很温暖。那暖暖甜甜的粽子香,那四处流淌的艾草味,那浓浓的情意和绵绵的牵挂,无论身在何方,年年端午,又让人品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和美。端午的味道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味道一应俱全,有绿茶味的,腊肉味的,红枣味的,甚至还有鲍鱼味的、燕窝味的,连包装袋也是五颜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来今天是端午节。 记忆的河,慢慢开始春潮涌动 六年前,奶奶来

14、到我们家小住了几个星期。她准备要回肇庆老家时,正值端午节,妈妈执意留她过完端午节再走。奶奶说她从小就会包粽子,是跟她的妈妈学的。肇庆的裹蒸粽特别有名,奶奶说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亲自包一回粽子给我们吃。 奶奶在距离端午节还有三天时就开始准备材料了。她买了很大的艾叶,告诉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叶来包。她还准备了糯米、黄豆、猪肉、咸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后才好吃,细而滑,不会有夹生的感觉。”奶奶告诉我,我还记得她把黄豆也泡了很长的时间,然后再用开水煮一遍,晾晾,这样就好去皮。先把猪肉切成小块,然后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浇上去,腌上一天。我问奶奶:“包粽子这么麻烦,为什么不上超市

15、买几个回来吃呢?“奶奶神秘地笑了笑,也不告诉我为什么。 终于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让我帮忙。后来包好了,奶奶就举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着我笑:“小馋鬼,煮好就能吃了!”过了两三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端了上来,奶奶把粽子分给我和爸爸妈妈,一人一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神秘地对我们说:“我把一块玉如意放在了粽子里, 谁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顺利,快快乐乐!” 我和爸爸妈妈互相看了几眼,都想看的看那块如意的样子,于是迫不及待切开了自己的那个粽子。爸爸妈妈的粽子里都只有猪肉和咸蛋,他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望向了我。毫无疑问,玉如意在我的粽子里。我把它拿出来,哇,一块淡绿色的玉,晶莹剔透,真漂亮!我开心地蹦了起来,觉得这一生便会事事如意、顺利了!这时,我看见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满脸爱意,她笑开了花,脸上细细的皱纹幸福地荡漾开来。 奶奶终于还是回老家了。玉如意从此挂在我胸前,爸爸告诉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给我的。原来,奶奶在粽子叶上做了个记号,只有她才知道哪个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乐,事事如意呀! 现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里寄托了奶奶对我全部的爱。细滑的糯米,咸香的蛋黄,细腻的猪肉,还有那淡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