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提纲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0124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提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社戏 学习目标:1.品析人物形象体会人情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2、解读“好戏”与“好豆”,体验童年生活的情趣美。 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一、关于作者及其相关知识。1.鲁迅,生于1881年,于1936年去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伟大的_ 、 _ 和 _ 。他有散文集_,散文诗集_ _,小说集_ _和_ _。成就最大的是他的杂文,比如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白话小说。2.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

2、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3.社戏:旧时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出的戏。一般在庙里戏台上演出,也有露天搭台演出的。4.教材分析:社戏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文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人情,它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图景。“我”在事隔三十多年仍然难以忘怀。“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淳朴真挚的感情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之前在鲁镇这个“大市

3、镇”所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二、基础知识1.认真朗读课文三遍,给自然段编上序号,在文中勾画出生、难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上拼音。潺潺( ) 絮叨( ) 撺掇( )( ) 惮( ) 凫水( ) 桕树( ) 蕴藻( )( ) 橹( )棹( ) 撮( ) 楫( ) 踱( )补充的字词及拼音: 2.多音字辨析,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省 行 哄 泊 3解解释词语:归省: 絮叨: 撺掇: 依稀: 自失: 弥散: 怠慢: 惮: 漂渺: 三、文本解读1.朗读课文,梳理写作思路。 2画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自然美。 3.

4、阅读“看戏”和“偷豆”部分,分析那晚的戏真的好看吗?那晚的豆真的好吃吗?可课文结尾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4. 在平桥村,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一种人情美,你最想与谁交朋友?请依照示例,选择一个写下来。示范:我最想和文中的 交朋友,因为他 。例如, 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那么,我们也依照这个句子来写一写,让它具有社戏的风韵,迅哥儿的“意”在哪里呢? 四、课后作业写一个片段,回忆童年时的一段往事,要求传达出一种情趣或表现出人物的某种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