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9909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患者非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学号:6 姓名:汪小雪【摘要】 :医患交流作为人际交流在医学领域的特殊体现, 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性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分析语言交流者的内在行为方式和语言交流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非言语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信息,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在临床与病人的交流中,医生要善于正确地聆听病人,善于正确地观察,理解患者的非言语表达,并且主动的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表达相回应、问诊。从而更加有 效地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诊断病情。【关键词】 :医患沟通 非言语表达 方式方法【正文】 :医患交流是指医生和患者之

2、间面对面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和感情交 流, 是个体间无媒介的直接双向沟通,刺激-理解- 反应是交流的主要过程。同 样,双方的表达方式也分为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其中, 非言语表达的内容指人在交际中的身体姿势、目光、面部表情等。非言语表达可加强 并扩大言语信息,使言语表达更加的丰满。在人际交流中, 这两种符号的作用及 与之相对应的表达信息内容都是不可忽视的。医患交流作为人际交流在医学领域 的特殊体现, 在拓宽治疗途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王光 明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没有使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沟通技巧上是影响医患 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观察理解患者的非言语表达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

3、 生了解病人的重要渠道之一。一、非言语行为在医患交流中的重要性 1.在医患交流过程中,人们不仅有语言行为,而且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医患之间非言语行为的交流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近几年来,国外对医患之间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副语言学,身势学和近体学等新兴学科,通过对语言文学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实际医生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相互结合,构成了人类完整的语言交流体系。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姿态,声音等;语言交流者双方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所保持的距离和进行语言交流的时间等,均可表达出文字语言无

4、法表达的思想。这种非语言交流形式总是不断地,并且在毫无意识地情况下进行的,影响着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类似于这种情况,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进行语言交流时也是同样存在的。据统计,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语言渠道传递的信息量所占的比例仅是整个语言文化交流信息量的35%。换言之,65%以上的语言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非言语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起到克服语言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达到更加有效地提高医患之间语言文化交流的效果。2.患者非言语信号是患者通过自身表情、眼神、手势、仪表和姿势等载体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之间的大部分情感和

5、信息都是通过非言语信号交流。所以,医护人员要善于运用非言语信号并理解好患者的非言语表达有助于医患沟通。医患之间的非言语信号交流,在双方一见面就开始了,并贯穿医疗护理的全过程。患者对医护人员非言语信号的反应一般都很敏感。为此,接受入院患者时,除有热情的语言外,医护人员还应伴有和善的目光,微笑的表情,以消除患者的紧张与不安。当患者进入或离开诊室时,工作人员起身迎送,做出请进或再见等手势,患者就有一种亲切感,就会对医院留下美好印象。如果不予理睬或是一副冰冷的面孔,患者就会尴尬不安。当患者叙述病情时,医护人员面带微笑,全神贯注倾听,目光不时地注视对方,患者就会认为你在关心他,很认真地为他诊治。如果医护

6、人员表情冷漠,东张西望,坐立不安,则会被患者认为是心不在焉、工作不认真,就会对医生的诊治表示怀疑。医患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是由医护人员治疗时的权威性决定的。正是因为如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非言语信号十分在意,一个无心的举动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或心灵伤害。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医护人员的细致观察和细心体贴,以此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二是广泛增加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不必要隔阂,避免误解和猜疑。三是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平等对待、相互尊重、融洽和谐、彼此信任。在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非言语信号表达恰当的情感和信息交流。3.融洽医患关系的“润滑

7、剂” 在就医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因为在同一个空间的长时间交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患者正当有益的交际语言,会对医务人员的服务和诊疗情绪产生积极影响,融洽医患关系。 作为医生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造表达的机会,另一方 面是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倾听,首先要 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打断对方,也不要插话,认真记忆、记录,以免影响他人 的谈话思路,更不要胡乱下结论。其次,要鼓励患者讲下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引导。倾听要达到的目的有,收集主要诊断信息、更好的尊重患者、有利于听出 弦外之音。 当然,我们在充分认识患者语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知道

8、,患者语言也像其 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患者的不真实的答询语言,无疑会给医务人员正确诊断 疾病带来困难;不恰当的交际语言可能会使医患关系紧张,一些病人常把自己的 痛苦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二。患者的非言语表达方式 非语言交流是组成人际传播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的重要部分。据统计非语言表达占医患交流信息量的 65%。非言语行为是医患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 借助非言表达医生可以更全 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对患者的支持和理解。非言语沟通方式,指借助于表情、体态、眼神、手势和说话时的语气语调等实现沟通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动态无声的,

9、如点头、摇头、耸肩、微笑、皱眉以及各种手势、抚摸和拥抱等; 静态无声的,如坐、站、蹲姿、仪表和相互间的空间距离等;说话时的语调、语速、音量、重音和节奏等。 1. 患者非语言的类型 躯体动作表情可以看出病人痛苦的神情,和急于表达的心态;头的运 动包括眼、眉的运动 、目光、视线、 嘴;肩部的轻微耸起可以是病变表现或者 对所说的症状不确定的表现; 患者手的攥握表示了一种对诊断结果紧张的态度,还有 就是等待的急切心理;腿、脚的不规则画圈可能是患者心不在焉的表现:还有,患者呼吸加 速可以是病理性或者是生理学紧张的结果。 2.患者非言语表达的部分行为含义 肢体语言表述 手势,行为含义 柔和的手势表示友好、

10、商量,强硬的手势则意味着: “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脸部表情 眼神 姿态微笑表示友善礼貌,皱眉表示怀疑和不满意。盯着看意味着不礼貌,但也可能表示兴趣,寻求支持。 双臂环抱表示防御,开会时独坐一隅意味着傲慢或不 感兴趣。声音抑扬顿挫表明热情,突然停顿是为了造成悬念,吸引注意力。3医患之间非言语沟通方式的适用范围 1) 疾病因素造成言语沟通的障碍 某些疾病使患者不能运用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接受来自医务人员的言语活动所传达的信息;2)心理因素造成言语沟通的障碍 某些病人出于主观心理障碍,不愿意或害怕向生人诉说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或对自己的情况不能准确的利用言语向医务人员表述

11、;3) 医务人员交际能力限制因素造成的言语沟通障碍 部分医务人员受自身人文背景、交际能力的限制,不能适当的认识、理解病人的需要并对这些需要做出适当反应4.医患非语言表达的交流方法 1)面对非言语表达医生要有基本的交流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医患沟通,达到顺利诊断的目的。医生的坐姿稍前倾放松,做出倾听患者病情的姿势。如患者 有以上紧张不安的表现,医生可用握手、拍肩等方式表示关怀,可使患者放松一 些;2)保持目光的接触,这样可以鼓励病人继续倾诉。但需注意目光宜注视病 人面颊的下部,而不宜一直盯着病人的眼睛看,否则会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并使病人不安;目光不能斜视病人,斜视表示轻视;目光不要游移,目光游移表

12、示 另有所图; 3)医生的表情应与病人的感情合拍,当病人讲述他的痛苦时,医生的表情应该庄重、专注,甚至眉头紧锁;当病人讲到兴奋之处时医生的表情应 该是面带微笑,表示分享其快乐;当病人诉述原委时,医生应以深沉的点头表示理解;当病人述及隐私时医生应将上身前倾,将与病人的距离缩小,以表示倾听 并为其保密;这种“支持动作”将使医生的形象和蔼可亲。 5.沟通中情绪色彩越浓,非言语表达就越多,对表达技巧的需要也越高。医患沟通正是这样一种沟通情境。那么,那么如何做到在理解患者非言语表达上改善医患关系呢?有哪些非言语沟通技巧能让医患沟通达到更好效果呢?1) 手势和身体动作 手势可以传达比较复杂的情感,甚至可以

13、独立进行思想交流。手势是医患沟通中常用的非言语沟通技巧之一,可提高表现力和感染性。但手势的动作幅度和频率要适度、自然,避免“张牙舞爪”、机械、僵硬。如果将双臂抱拢胸前,则表示“我不愿听你说什么”;听患者述说时,上身略微前倾,表示你愿意并正集中注意力倾听;还要注意不时点头,作为对患者的回应,表示“我正在听,我能够理解你的话”。另外,对于可能会干扰谈话的习惯性动作(如抖动双腿、不断敲打手指、看手表、望窗外等),应尽可能避免。 2)眼神和微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传达的感情常常比语言更深刻。在医疗工作中恰当地运用眼神,能缩小医患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交流。微笑是“最美的语言”,是进行良好医患沟通的

14、关键。医务人员的微笑既是自身良好形象的体现,又是尊重和体谅患者的重要体现。患者焦虑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谈,让患者有“春风拂面”之感;患者恐惧不安时,护士镇定、从容的笑容,能给予患者安全感。 3)注重表情态度 医生应以和善的微笑接待每一位患者,尤其是面对有就医疑虑的患者,如患有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的病人,医生友善的表情对解除病人就医的紧张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十分重要。对于患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医生的表情也很重要。与病人热情握手、真切请坐等细微动作,近距离的交谈等,对营造良好的诊疗氛围、增强医生在病人心目中的可信赖程度的作用是很明显的。4)积极主动的态度 医生的一言一行,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而言

15、,反响十分大。不能因病小而怠慢、因病轻而忽略。要知道,无论疾病严重程度如何,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都痛在身。医方应充分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古人有云: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尤其在抢救危急重病人时,医务人员应动作麻利、紧凑、专业,对病人采取极度负责的抢救措施。 总之, 在医院诊疗服务中,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已由简单的医生支配命令式转 变为医患沟通交流解决医疗问题。医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理解患者言语和非言语表 达方式的能力, 是否能够掌握恰当的交流技巧, 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患者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是不可分开理解的,他们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具体 表现在重复行、矛盾性、替

16、代性、补充性、强调性、调整性等方面。所以医生要 在具体的环境中具体结合不同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做出正确的判断,切不可以 一概全。 因此, 每位医生还有医学生都应自觉提高自身修养, 掌握尽可能多的沟通技巧, 有意识地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患者满意的优秀医师。【参考文献】 1 王俊丽. 急诊护患沟通技巧. 中国医学研究,2011.2(9):70-71)2 陈霖. 如何在医疗实践和言语表达中以患者为中心.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 (9):593-594 3 徐昀, 张晓乐. 药房窗口服务中的医患沟通技巧.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11 (6) :70-71 4 杨秀清, 芳. 非言语行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韩 2006.9 12) ( :1793-1794 5 谢璇红, 潘俊红, 许聪妮. 非语言交流的作用及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