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9736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中珠江中学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班级_ 姓名_ 学号_20 口技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对口技表演过程所进行的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2、梳理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梳理本文的写作特色;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预习案 (一)细读2、3、4段,根据要求填写下表:段落段落内容归纳声音种类描写时间的词作者评论听众反映2段3段由醒而睡未几4段(二)仿照第二段,说说每一场景中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2段的声音特点:_ 3段中的声音特点:_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4段中的声音特点:_(三)我的疑惑与反思_学习案 (一)预习部分的展示与交流(2) 品读体味1、第

2、二段表演的是这家人由醒又睡的声音,文段中哪几个字描写得特别有表现力?_ 2、口技者技艺高超,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一个字来形容?_ 探究案3、阅读后附的拓展材料“口技或是一部科幻小说?”(广州日报2015年5月16日 B10版)”, 分析记者们抓住了口技一文的哪些方面进行点评和解读?小组讨论:放飞思维,多角度思考,你们小组又会对本文作怎样新颖而又富有价值的点评和解读?(内容包括标题、短文两部分)_ 拓展案4、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你还知道哪些登台表演的舞台民间艺术?_5、学完本文,请为“口技”等传统民间艺术写几句点赞的话。_ (三)课后作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中(清康熙十

3、九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等到)唤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n,用沸水略烫)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然一声,四座俱寂。(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根据上下文意思,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挟: 同至寓:久之:俄闻:争闻不已:

4、四座俱寂:从选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这段口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选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_翻译句子:“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_2、周末随笔:听一段你喜欢的乐曲,然后将其中的乐曲声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段文字,完成在随笔本上。 拓展材料 口技或是一部“科幻”小说? 2015-05-16 来源: 广州日报 国学启蒙:中学文言文课文中,让读者对文艺工作者产生无比敬意的,当数林嗣环的口技一个人的表演,一桌一椅,一扇和一抚尺的道具,却产生千百个人呼喊、千百个小儿的哭泣、千百条犬的吠叫、众多房屋被燃烧而崩塌的影响效果,似乎还是立体环绕声呢。学习本文,我们能得到哪些收获呢? 专题撰文

5、/记者刘黎平1、与其说是口技的魅力, 不如说是文字的魅力 记者中学时代曾学习口技,在大叹其精妙的同时,也产生了疑惑:这么简单的道具,且仅凭一个人的口舌,真能产生如此立体而繁复的音响效果吗?于是,记者留心过一些电视节目和马戏节目,发现现代口技表演者主要是模仿鸟鸣或交通工具的声音,例如黄鹂、喜鹊、燕子和鸽子的鸣唱,以及火车、汽车和轮船的声音,或者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再高级一点,就是模仿明星的声气或著名歌星的声线,虽然惟妙惟肖,曲尽其妙,但都是以单一声音为主,很少听到一个口腔能发出多样的声音,更不用说一时有千百人之音,能同时有两三种声音就已是登峰造极了。从小到大,这始终是一个疑问,从来没有得到解决。直

6、到自己也是一个文字工作者,经过无数次地琢磨文字之后,忽然有了感悟:其实有没有这么高明的口技并不重要,也没有说服力,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散发出来的文字魅力,它通过生动贴切的描述让我们相信,世上真有神一般的口技表演。与其说是古代口技表演者的魅力使然,不如说是文字的魅力使然。文字对于表演艺术的再塑造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删减) 2、 神奇的效果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上而这些关于民间起居,火灾过程的描写,如果不和前后所交代的口技演出相结合,或者说,抽掉文章的头尾,没有与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鲜明对比,那么,这些写实的场面将失去神奇的效果,无非是一次关于民间生活起居和灾难的描写而已。所以,文字要营造神

7、奇的效果,未必要涉及神奇的元素,而是要有所对比,口技表演是一种现实现象,民间生活是一种现实现象,两种现实现象结合在一起,却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其间连接的桥梁就是:不可能和不可以想象。跨越了不可能、不可想象这条桥梁,神奇就建立起来了。5、文字要产生神奇效果 也在于观念的设置前面讲到,如果抽掉文章的头尾,文中的描述就失去了神奇的效果,一方面是失去了对比,另一方面呢?没有观念设置这个环节。作者细致地描写一户人家的举动,详实地描写一次火灾的场面,各种声响,它有一个前提:作者已经向读者提示,我这是写口技。作者先有个说明,读者先有了一个概念,接下来才有神奇的互动。等读者忘情的时候,再一次强调前提,这是一次口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