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作文之有关规则的作文800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9365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则作文之有关规则的作文800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规则作文之有关规则的作文800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规则作文之有关规则的作文800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规则作文之有关规则的作文800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规则作文之有关规则的作文800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则作文之有关规则的作文8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则作文之有关规则的作文800(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规则的作文800【篇一:有关“规则”的作文示例(整理精校版)】 有关“规则”的作文示例 作文辅导 0412 16:08: 有关“规则”的作文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人不守规矩已经习以为常,犯规成为老百姓的乐趣源泉:开车的乱走,死摁喇叭;走路的目中无灯,想怎么走便怎么走;骑车的逆行、载人,一会儿走汽车道,一会儿跑人行道,自由自在。守规矩的反倒无法行走:开车被人追尾,走路走成残疾,骑车被撞翻。在大家都不守规矩的前提下,依法行事将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 所以,当我们听到有人拍着胸脯辩解“我绝对清白”“我不可能拿人好处”“我忠诚”时,除了窃笑外,实在已

2、经没有相信的眼神了。无规则的生存智慧,让我们一个个变成了人类的敌人。不自知,还自以为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让规则之花悄然绽放 高三(15)班 刘岩 自然有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而人类社会也应该遵守规则。 大千世界,没有规则,何来发展?社会发展,没有遵守规则的人,何来稳定? 规则,是需要我们遵守的生存智慧。 记得曾在读者中看到过一篇文章,叫格子里的日本人,初读时十分不解,生活在格子里,受到那么多的束缚,该是多么痛苦啊!将自己束缚在小小的格子中,国家又该如何发展呢?看完全文后才恍然大悟,生活在格子中,这正是

3、日本人守规则的生存智慧所在呀! 那些一个个格子,代表着社会的法律,日常行为的规则。而日本人认真地遵守着这些规则。所以,他们的生活看上去井然有序,而国家当然发展的也较快。 可见,规则,是多么重要,而遵守规则,于个人,于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 规则,不是束缚而是规范。 人类社会的规则,不是限制我们的自由,更不是束缚我们的身心。规则,与自由不是矛与盾的关系。 社会生活中,是有了诸多规则的规范,我们的行为才更加文明,社会才更加和谐进步。 网络上疯狂发布谣言的秦火火,以身试法;贪污腐败的白培中,甚至是在埃及古建筑上留下“到此一游”的小学生丁锦昊,他们都不同程度的违背了法律规则,而最终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不管

4、是社会舆论的责备,还是法律的制裁以及即将面临的牢狱之灾。可见,唯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规则,于细微之处遵守。 外出旅游,你轻轻漫步,不留下一片垃圾,也不带走一块瓦;观赏古物,你小心翼翼,细细赞叹着它的美妙,却不去用手触摸;路边等待,你不急不迫,只等信号灯亮起的一刻。 行动岁细微,但却呈现着遵守规则的美好,就如一束清香的花朵,悄然绽放,把它的香气悄悄地散播到社会中,整个社会都花香弥漫。 规则,多么美丽的生存智慧。抱着一颗感激而又坚定的心态,遵守社会的规则,让遵守规则的行为如花绽放。 没有规则,何成方圆? 高三(15)班 刘彬 习惯了在机动车道上骑车狂奔,从不把规则放在眼中;习惯

5、了坐在高档车中,把摁喇叭当作一种乐趣;习惯了把红绿灯当作摆设,大摇大摆闯过,从不犹豫。当我们早已习惯,我们的生活又有何规则可言? 杨澜曾说过:“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为自己建立人生坐标。”纵使不能如范仲淹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坐标,至少我们不能有“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别家瓦上霜”的自私自利;纵使没有小蚂蚁那种团队精神,至少我们不能有如同郭美美般的唯利是图,欲壑难填;纵使没有古道尔般对猩猩的热爱,至少我们不能成为杀害动物的刽子手。给自己的人生建立一个坐标,让规则成为人生航向的导航标,约束着我们的行动。 一则寓言故事中鱼对水说:你在我眼里。水对鱼说:你在我心里。多么美好,简直

6、可以与水尤清冽的小石潭与往来翕忽的鱼儿相媲美。可是,随着那些唯利是图的企业家、工厂主把排污管通向河中,当一片清澈见底彻底变成“牛奶池“时,纵使水再不舍,鱼儿也终会无奈的离去。而这一切,都源于人类对自然规则的破坏,对自然生命的轻视,对规则破坏后恶性影响的视若无睹。试问,在这种无规则中生存,我们又何以成方圆,何以实现自己那内心的目标? 当苏丹红遍及食物,让我们睹“红“惊心;当三鹿奶粉伤及儿童性命,却只因利益诱人;当毒豆芽一点点蚕食健康?当这样的社会呈现在眼前,规则似乎已离我们好远,在现代人干涸的心中剩下的或许就只是追名逐利罢了。为了名利,人们可以毫不犹豫的破坏规则,为了名利,人们又可以瞬间转换身份

7、成为冒牌的自然保护大使。如果一个连规则都不能遵守的人,又何以建立自己的方圆,让自己的梦想都实现? 试问,中国式过马路又何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中国式接孩子又何以对幼童言传身教,启迪终生?中国式旅游又何以令中国古文物永存于世?诚然,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篇二:规则与人情材料作文附范文】 材料作文“规则与人情”立意参考及标杆例文范文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

8、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 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

9、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附】“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通常的心情或情理)。 【立意方向参考】 切题:(依据是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 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 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 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 合题:(依据是切合材料内涵即可,可以脱离概括句的范围) 1.为人处事应未雨绸缪或早作准备(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只迟到两分钟) 2.遭遇意外应理性处理(考生想翻墙进入考场) 3.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妈妈下跪)

10、 4.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孩子进考场求情下跪) 5.忠于职守,认真尽责(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 6.固守规则,不知变通(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导致该考生缺考) 建议:根据试评情况,建议平均分42分左右。 标杆文示例 【1号文】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上海一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导致迟到,而被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拒之门外。这个事件告诉我们: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生活的安定、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规则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应以规则作为第一标准。三国时诸葛亮为了防止被魏军截断后路而急需大将守住街亭以堵住魏军的袭击路线。马谡请缨前往。由于轻敌,街亭失守,马谡也狼狈逃回了汉营。尽管不舍得,诸葛

11、亮还是含泪斩了马谡。如若诸葛亮不斩马谡,即会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军令状也是可以开玩笑的,又因为诸葛亮比较喜欢马谡,大将们会进一步认识到:其实人情是大于军法的。由此以后,大将们想必会纷纷通过违反军纪来获得利益,后汉也离灭亡不远了。所以,诸葛亮在规则与人情中,只能选择尊重规则、稳定军心,即使“挥泪”也要狠下心肠斩下去。 这亦使我联想起了戚继光的“戚家军”。“戚家军”多由同一条村的父老兄弟组成。但戚继光治军却是以“法”为主,规定如若有逃跑,瞒报军功的,其他人必须予以揭发。戚继光的治军方式把“法”凌驾于“情”之上。正是如此,“戚家军”才会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令倭寇闻风丧胆的百战之师。 如若让人情凌

12、驾于规则之上,则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原足协主席谢亚龙,因为人情的关系,多次收受贿赂,对一些球队作出不公正的判决,打压年轻球员,指使裁判员着重打压某一队。据谢的好友透露,谢原本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但很多事情他是抹不开面子才去做的,当时中国足坛的乌烟瘴气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各种“假球”“黑裁判”使中国足球的水平严重下滑。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后果严重。 除此之外,“房叔”“房媳”“房爷”等组成的“房家族”,各种因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而落马的官员,因贪污而被捕的中石化副总,哪一个不是把人情驾在规则上的?又有哪一个是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的? “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尊重规则,让规则大于人情,才能构

13、成良好的“方圆”,建设美好的社会。 【点评】24+23+8=55分。 优点:立意准确,内容充实,语言表述流畅简洁,采用正反思路结构全篇,眉目清晰。名句拟题,首尾呼应。事例典型,举例古今对照并能点面结合。 不足处:书写欠工整,语言欠文采,反面事例分析不够精辟。 【2号文】 规则岂可无人情? 2012年6月9日,上海,某高考考场外。一辆坏了的自行车,一个迟到2分钟的考生,一扇紧闭的大门,一位跪下的母亲。 还有铁石般的规则,和寒透了的人心。这场规则与人情的短兵相接,以人情的惨败告终,然而规则的胜利并不让人欢呼雀跃。我有一言不得不发: 规则岂可无人情! 的确,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人情泛滥、裙带横行,是极端

14、的混乱和腐败。但是,这并不能作为矫枉过正的辩解,因为极端的规则是另一种噩梦,因为规则只是中性的形式,因为规则自身没有善恶可言,因为规则需要人情充实的内涵,而非仅作为敌人。 没有人情的规则,只是压迫的工具。陈胜、吴广因暴雨而耽误了赴役的期限,就会遭受不由分说的一律处死,这样的规则就是杀人如麻的侩子手。日本四十七浪人在等级制度下,卖妻杀子成全主公的威名,这样的规则就是扭曲人性的恶魔。古印度种姓制度划分四大种姓,剥夺民众的自由与尊严,这样的规则就是践踏真理的暴徒。上述例子或许古老而偏颇,且看如今!酷法何必秦律,君不见拆迁平坟毁古迹,刑讯逼供误判刑,条条在案;牺牲何必浪人,驻京办拦截上访,维稳保安殴打

15、群众,桩桩有理;歧视何必种姓,排挤打压农民工,地域贫富有界限,“上海资源不给外人”,历历在目。法律法规,政策条列,若无人情,就都是杀人的刀,害人的毒。所幸规则与人情并非壁垒森然。各地城管工作方式大整顿,温情执法几乎让人转怒为笑,惹人嗔怪。河南平坟事件中,不乏将伦理道德引入政策制定者。法学家的努力终于以“拆迁”改“搬迁”、“直系亲属可不作证”得到了回报。 然而不能忘记,从救助站中走出的流浪者,身上还有绳索留下的淤青。不能忘记,数以千计的上访者,在进京的最后一站再也无法前进。不能忘记,牢狱中还有多少无辜者,在诱骗下葬送一生,求诉无门。不能忘记,还有多少缺少人情的规则,在为丑恶与不公大开绿灯。 我们

16、应该时刻质问:规则岂可无人情! 【点评】22+22+8=52分。 优点:对材料概括精简,角度清晰,立意准确,内容充实,语言表述清晰,抒情意味很浓采用正反思路结构全篇,眉目清晰。拟题运用了反问修辞,首尾呼应巧妙。事例典型,举例古今结合。 不足处:书写欠工整,倒数第二段未紧扣观点去叙议,导致事例归属不清,既可理解成“有人情味的规则被粗暴执行”,也可理解成“规则中无人情”。 【3号文】 规则应是有人情的芦苇 上海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而迟到2分钟,其母下跪求情,仍被拒考场之外。诚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但在这种由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规则之外留有人情吗? 规则是有人情的芦苇。在非主观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