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8781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工程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西安工程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西安工程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西安工程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西安工程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工程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工程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经济学的产生一经济学的产生1原因: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产生所得选择的需要。2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3经济物品:指人们必须要付出经济代价才能使用的物品,其原因在于此类物品是有限的。与此相对应的是自由取用的物品。选择(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选择包括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如何分配?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既定的资源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它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右图)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选择即资源配置(微观)生产大炮

2、还是黄油(二)资源利用(宏观)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大炮和黄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在一定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科学。基本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混合经济制度(市场为主,计划为辅)三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一)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经济个体(厂商和居民户)决定的数值:单项数值(如:价格、需求量、供给量等)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假设条件: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经济整体决定的数值:总量数值(如,GDP、总供给、总需求等)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假设条件: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调控经济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

3、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价值判断:对某一经济事物好坏的判断。实证:避开价值判断,只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性。回答“是什么”,其结论可以检验。规范:有价值判断子在其中。回答“应该是什么”,其结论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 (二)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三)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五)经济模型:把经济理论用变量函数来表 示。其表达形式有三种:语言文字、几 何图形和数字方程。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反方向变动。D=f(p)五经济学的发展简史(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中19世纪中)(三)新

4、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世纪中20世纪30年代)(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 需求的定义及需求函数1. 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愿意- 购买欲望”“能够- 支付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2. 需求函数:指需求量与决定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a 商品本身的价格b 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商品-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替代商品-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 一种欲望 c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d 消费者嗜好e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

5、动f 政府的消费政策g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3. 需求函数,即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D=f(a,b,c,d,n)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简化为:D=f(p)二 需求的表达方式(一) 需求表QdP1201018263442506(二) 需求曲线三 需求定理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P,Q;P,Q。两种特例:吉芬商品 P,Q;炫耀商品 P,Q。 四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一)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二) 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小结: 价格

6、 其他因素需求量的变动 变化 (收入等)不变 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 不变 (收入等)变化 表现为 整条曲线的位移 向左-减少 向右-增加第二节 供给定理一供给的定义及供给函数1 定义: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够供应的商品量。(“愿意- 供给欲望”“能够- 供给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2. 供给函数:1) 商品本身的价格2) 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商品-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汽车X与汽油Y Py涨价, Qy 需求减少, QX需求减少,Px降价, QX 供给减少。 替代商品-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牛肉X与羊肉Y

7、Py涨价, Qy 需求减少, QX需求增加, Px涨价, QX 供给增加。3) 生产技术的变动4) 生产要素的价格5) 政府的政策6)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 供给函数供给函数,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 S=f(a,b,c,d,n)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简化为:S=f(p)二供给的表达式(一)供给表QsP0021426384105126(二)供给曲线三供给定理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P,Q ;P,Q 。四供给定理的例外劳动供给量有限的商品:土地、文物、艺术品五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一)供给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 变化,而其他因素 不变,引起

8、供给曲 线上点的移动(二) 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如成本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一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就是需求与相等时的价格。 求量与供给量、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同时相等,两者缺一不可。二均衡价格的形成必须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自发形成的。三 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所以供给和需求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影响均衡状态。 四 政府对价格的干预价格调节有其不完善性,需要价格政策来纠正。 (一) 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OP0 - 均衡价格OQ0- 均衡数量OP1 - 限制价格OP1 OQ1Q1Q

9、2- 供给不足政府实行配给制限制价格的利与弊利: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弊: 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 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 引起社会风尚败坏,黑市交易。(二) 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农产品)OP0 - 均衡价格OQ0- 均衡数量OP1 - 支持价格 OP1 OP0OQ1 - 需求量OQ2 - 供给量 OQ2 OQ1Q1Q2- 供给过剩支持价格的利与弊利: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弊:政府的财政负担重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第四节 弹性理论 弹性(elasticity), 物理学名词 , 指一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分

10、为: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一 需求的价格弹性 1.定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表示弹性的大小,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弹性系数(Ed)用公式来表示E 2.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1) 点弹性的计算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为:当价格变动无限小时,上式可以写为:弹性与斜率对应于同一点,弹性与斜率的大小成反比(指绝对值)。斜率相等,弹性的大小取决于点的位置。直线型需求曲线上的点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弹性越来越小。2) 弧弹性的计算 3. 需求弹性的分类1) 需求完全无弹性 Ed = 0价格无论如何变动,

11、需求量都不会变动。(急救药)2) 需求有无限弹性 Ed = 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黄金)3) 单位需求弹性 Ed = 1价格变动的比率 =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4) 需求缺乏弹性 Ed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奢侈品) 4.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需求程度需求程度大 必需品 Ed小 粮食需求程度小 奢侈品 Ed大 旅游2)可替代程度可替代程度大 Ed大 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 Ed小 胰岛素3)本身用途的广泛性用途广泛 使用的机会大 Ed大 电力 用途小 使用的机会小 Ed小 胰岛素 4)使用时间的长短时间长 耐用品 Ed大 冰箱 时间短 非耐用品 Ed小 报纸5

12、)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所占的比例大 Ed大 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 Ed小 香烟二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1. 需求的收入弹性1)含义与计算方法:需求的收入弹性:又称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该商品即称为正常品。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等于1,大于1(奢侈品),或小于1(必需品),它们也分别称为收入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负值,该商品即称为劣等品。 3) 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理随着收入的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是递减的。 恩格尔系数是用于食物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 2. 需求的交叉弹性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