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5732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 姓 名: 郭盼盼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 级: 城规111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年 6 月 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郭盼盼摘要: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insectsGuo Pan-panAbstract: This paper su

2、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fficinal insects in the last decade.And the paper makes the subsist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Key words: officinal insects;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

3、ication昆虫作为中药人药,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 就对药用昆虫的研究及应用有不同程度的记述。尤其是近几十年对其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并发现了一些昆虫中含有抗癌等活性物质, 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苗头。因此对药用昆虫研究应用情况做一归纳, 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探讨,将对研究、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和促进这方面科技发展具有实际意义。1 药用昆虫的概念药用昆虫是指昆虫虫体或其产物可直接用来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昆虫。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因此,食用昆虫也有一些种类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这些食用昆虫也可以被称为药用昆虫。在我国的传统中药中主要通过使用昆虫作为一种配方,与

4、其他动植物药材配伍,形成了很多疗效显著的处方。如大黄虫丸出自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由3种昆虫和其他9味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缓中补虚的功效。昆虫入药,大多是以虫体本身,如蝼蛄、蜚蠊、芫菁、蟋蟀等是以成虫入药;刺蛾等是以蛹入药;星天牛、金龟子、丽蝇等是以幼虫入药;螳螂等是以卵入药;桑蚕的蛾、蛹茧、幼虫均可入药;蚂蚁的成虫与卵也可入药。除了以虫体本身入药以外,有的是以昆虫分泌液入药, 如白蜡虫的虫白蜡;蜜蜂的蜂黄蜡、蜂王浆、蜂王酸、蜂胶、蜂巢脾; 紫胶虫的紫胶等。有的是以昆虫生理入药,如蚱蝉的蜕壳药名蝉蜕。有的是以昆虫排泄物入药,如桑蚕的虫粪(蚕砂) 、化香夜蛾的虫粪(虫茶)。有的是以昆虫

5、病理产物入药,如蝙蝠蛾的幼虫被麦角菌科虫草菌寄生死亡,从幼虫长出菌体与虫体一并为药(冬虫夏草),是中外驰名的珍贵补品,还有舟蛾蛹被麦角菌科蛹虫草菌感病致死生长出菌体与蛹一并入药(蛹虫草)。此外,还有以昆虫毒液入药,如蜜蜂、胡蜂鳌针排出的毒液,药名蜂毒。还有以昆虫等寄生在树叶上的虫瘿入药, 如角倍蚜虫等寄生在盐肤木等树叶上而成的虫瘿,药名五倍子。2 药用昆虫的研究应用历史回顾我国药用昆虫的研究历史,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2.1 临床认识阶段(原始记载期至公元19世纪前)我国利用昆虫的历史有据可考的, 如养蚕有近5000年的历史,养蜂有近3000年的历史。药用昆虫最早记录见于诗经(公元前2-6世纪)

6、,有“七月蟋蟀, 蟋蟀入药”辞。山海经(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中已明确提出了药用昆虫的药用和治疗性能1。1972 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公元前2世纪)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医书,其上记述虫类药物16种,明确昆虫药物5种:蚕(卵、冥蚕种)、蜂(卵、蜂子)、食衣白虫、地胆虫、庆良(蜣螂)等2。神农本草经(公元前1-2世纪)是目前公认的第一部药学专著,其中记述21 种虫类药物,明确药用昆虫8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有蜂蜜、桑螵蛸,中品有蜂房、土鳖虫、僵蚕和虻虫;下品有斑蝥、蝼蛄等,并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3。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公元500年),除对神农本草经所载365种药物进行

7、订正外,又在自辑的名医别录(472-536年)中论述药物365种,其中增补昆虫药物9种,即:白蜡、原蚕、土蜂、大黄蜂、元箐、葛上亭长、蜻蛉、桑蠹虫、夜行虫等。之后较有代表性的“草”药用昆虫及其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如唐新修本草(公元659年)记述20种;本草经集注(华阳陶隐居,公元718 年)记述22种4;宋代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公元1116年)记述虫药52种5;明代的本草纲目(李时珍,1596)记述了昆虫药73种6;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1765)又补记昆虫25种1。这一时期药用昆虫的研究主要是药学工作者从中医临床角度出发,对昆虫类药物进行观察、应用,在种类、加工、采收、炮制、药性

8、、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发现和正确记述,尤其是对昆虫药物的药性及作用认识较为深刻,例如蜂蜜作为最早认识的昆虫药物之一,神农本草经称其“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汉代张仲景(公元1世纪)以它治“大便不通”;唐代(公元6-7世纪)用其治“赤白痢”;宋代(公元12世纪)又用其治“汤火伤、止痛”,并作为面部的润泽剂等。这些应用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并还在继续应用。这一阶段对药物昆虫的认识是建立在朴素的观察基础上的,虽然本草纲目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博物学分类系统,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世界,对欧洲的现代植物学、博物学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现代科

9、学在中国的传播,药用昆虫的命名至到19世纪末尚不能以科学命名法进行考证和定名。因此,这一阶段的种可能是一类,其内含非常丰富。2.2 全面认识阶段(19011980年)进入20世纪后,现代科学在我国迅速发展。现代分类学概念的引入,使药用昆虫的称谓、记述有了统一纲领,正确命名、准确描述使药用昆虫的种数迅速增加。化学分析手段的引入,对中药昆虫的组成成分分析成为可能,促进了药用昆虫药用价值的全面评价和认识;现代生物学概念与方法又使药用昆虫人工养殖成为现实。这些代表了药用昆虫研究新阶段的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突出成就之一是物种概念在药用昆虫中的应用,一方面采用科学命名法对药用昆虫的研究更加深入、准确,另一方

10、面考证、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用昆虫类群。朱弘复等(1950)较早地考证了本草纲目中昆虫种类6,李凤荪(1951)的中国经济昆虫学及周尧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1957)中分别首次将药用昆虫单列出来,并考证出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用昆虫73种(类)7,之后有人对红娘子(程藩等,1964,应珂等,1989)、小九香虫(金琴英,1974)、蟅虫(项育民等1984)、桑螵蛸(邓正已等,1985)、雪蚕(张士良等1987)、蛴螬(魏重韬,1989)等进行了考证1。1979、1982年国家先后组织编写了中国药用动物杂志第1册、第2册,其中收录药用昆虫共计13日51种143种8-9。这些工作丰富了我国药用昆虫的种类,为

11、药用昆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明确记载的药用昆虫约239种(蒋三俊,1999),其中常用的约40种10。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在中药中应用,使中药研究产生了质的飞跃。目前所知第一篇关于中药中昆虫产品分析的文献为日本人1915年所撰11,之后由于战乱,我国药用昆虫成分分析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近20 年后才又有报告,有代表性的工作主要有“ 斑蝥之化学分析” (1933)12、“九香虫油之研究”(1935)13、和“冬虫夏草之初步研究”(1947)14。其中对冬虫夏草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占10.84%、脂肪81.4%、粗蛋白25.32%、粗纤维18.53%、碳水化合物28.90%、灰分4

12、.10%,同时也对冬虫夏草脂肪中析出的结晶、蛋白质水解产物和脂肪组分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代表了解放前的研究水平。解放后至20世纪70年代未,我国药用昆虫的研究多数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关化学成分的分析相对较少,较有代表性的工作是20世纪60年代对蜜蜂王浆的分析15-16 和20世纪70年代末对斑蝥素及其类似物抗癌作用的研究17-18。前者为以后王浆类保健品的迅速开发打下了基础,后者则为以后深入研究昆虫抗癌物质以及斑蝥资源利用创造了条件。2.3 综合利用阶段(1981年至今)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药用昆虫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研究目的明确,对象相对集中。目标主要集中在抗癌

13、、保健和医药工业用虫等方面,研究最多的是五倍子、冬虫夏草、蜂类及其产品、斑蝥(素)、地鳖虫、蝉和蚂蚁等。重视资源的挖掘与开发。过去有关药用昆虫的文章主要是医药工作者完成的,其中临床应用占较大比例;随着药用昆虫资源受到重视,昆虫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围绕着资源开发利用开展了许多工作,使药用昆虫的研究由过去多限于临床、药理方面的内容,转入了资源保护和利用齐头并进的崭新阶段。不断发现新的药用昆虫。在大量考证基础上,一些新的药用昆虫种类被发现;如蟑螂油能直接杀灭-180癌细胞,某些蝶类含有抗癌活性成分异黄蝶呤等。目前我国已明确记载的药用昆虫约239 种,其中常用的约40 种1。3 主要应用方向3.1 临床

14、应用中医认为,昆虫类中药多具有祛风通络、熄风止痉、补肾益精等功效,用于肝阳上亢、肾虚阳痿等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药用昆虫具有增强免疫、抗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惊厥、镇静、镇痛、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临床上常用蜂蜜、蜂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蜂毒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随着对昆虫类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药用昆虫的不少新作用、新用途。如:蚂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家蚕抗菌肽具有抗癌活性,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瘤重,亦可使艾氏腹水瘤(EAC)腹水生成量减少;虫草对

15、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独角仙(蛴螬)含有的独角仙素(dicotastin) 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对实体瘤W-256 癌瘤有很强的活性,对P-388 淋巴白血病也有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昆虫的活性成分如斑蝥素、活性多肽等多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一些疑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乙肝等)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3.2在食品、保健品中的应用在2000 多年前,药用昆虫就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据尔雅、周礼天官记载,蜩(蝉)、范(蜂)、蝝(蝗虫)等为秦以前帝王的食品。此后以昆虫为食品的习惯保存下来,延续至今。现代研究表明,药用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胆固醇,营养结构合理,肉质纤维少,又易于消化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