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实验记录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64176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实验记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科学实验记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科学实验记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实验记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实验记录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5 页 共 8 页 第 5 页 共 8 页 科学实践活动 1、设计实验证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名称: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目的:认识到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材料:充气的气球 实验过程:(1)用手压时有什么感受?再用力压感觉又怎样?(2)、松开手后看见什么,怎样解释。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受热会上升 实验名称:空气受热会上升 实验目的:认识到空气受热会上升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2)、把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那里。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3、设计实验研究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实验名称:热空气为什么

2、会上升 实验目的: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实验材料:火柴、同样大小的纸杯两个,细线若干、均匀的细木棍一根 实验过程:(1)、将纸杯底部各打三个空,用细线固定在细木棍的两端。(2)、在细木棍中间系上细线,调节细线是木棍保持平衡。(3)、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4)、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4、设计实验研究冷热空气的对流 实验名称:冷热空气的对流 实验目的:观察到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 实验材料:水槽2个 同样大小玻璃瓶2个 香一根 玻璃片2片,热水、冰块 实验过程:1、将一个水槽中放冰块,将另

3、一个水槽中倒入热水。2、将两个空玻璃瓶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3、在热水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4、将冷瓶到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5、重复1、2、3步骤。将有烟的热瓶到放在冷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 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5、设计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目的:认识到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

4、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6、设计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目的: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实验名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实验目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烧杯,细铁丝弯成梯状 实验过程:(1)安装蜡烛,使蜡烛分别居于烧杯的底部和中部

5、。(2)、沿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比空气重。 8、设计实验研究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名称: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 实验过程:(1)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架上,下部浸在热水中。(2)、每隔两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当时的水温。总结降温规律。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先快后慢 9、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目的: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材料:酒精灯、金属勺

6、、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 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10、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播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 实验过程:(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 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11、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

7、缩 实验目的: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7 页 共 8 页 12、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的: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

8、性质 13、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的:认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4、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 实验过程:(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2)、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记录水

9、和油的温度,也测量六分钟 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15、设计实验研究雨的成因 实验名称:雨的成因 实验目的:了解雨的成因 实验材料: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片、水 实验过程:(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2)、把玻璃片放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 16、写出制作“土电话”的方法,并分析它是怎样传声的? 答:制作材料: 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 制作过程:(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

10、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做成了。 传声原因: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的底部就会振动起来,振动被细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的底部,这个纸杯底部的空气也振动起来,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 17、让我们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 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第 8 页

11、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8、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并将它们按照传播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实验名称: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目的: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知道物质的传声效果存在差异 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实验过程:(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 实验结论: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水和空气。 19、计实验研究声

12、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 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目的:发现声音的传播方向 实验材料:铅笔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面八方)。 20、动手做科学:利用身边的材料,试做一件小乐器,弹一段简单的乐曲。 制作名称:制作一件小乐器。(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制作其它乐器) 制作材料:大小一样的瓶子七个、水、金属棒、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调试音高。(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3)用

13、金属棒弹奏乐曲。 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一件小器“水琴”。它的优点主要有 21、利用科学方法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名称: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材料:土豆、花生、碘酒、白纸、滴管 实验目的:学习用简易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实验过程:(1)滴几滴碘酒到土豆上,待一会我们发现土豆片上滴碘酒的地方变蓝了。(2)、将花生剥去皮,在白纸上涂抹一下,我们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迹。 实验结论:土豆中含有淀粉,花生中含油脂。 22、用漏斗、软塑料管等材料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蠕动 实验目的:模拟食物在消化器官里蠕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塑料膜、长筒袜、碎馒头、乒乓球 实验过程:(1)、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塑料膜代替胃,长筒袜代替肠。(2)、把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3)、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代替)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最后从肛门排出。 实验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