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3685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双流县九江中学 王安翠一、 学生起点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以及图象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在“引导探究发现”式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借助直观、具体的图象更容易理解抽象的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及其性质。二、 教学任务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4章一次函数的第三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了解了作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方法,并通过作图的操作过程,明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是通过

2、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比较与归类,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简单性质.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借助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获得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具体图象中函数值的增减性和增减速度、具体直线之间的平行、相交等位置关系,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好机会,并为今后继续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打下基础.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一次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在认识一次函数图象的基础上,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简单性质;2.经历对一次函数图象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3.在结合图象探究一次函数性质

3、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4.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 教法学法:探究式,讲、议、练相结合。四、 教学程序:程序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思考,提出问题导入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特例:正比例函数; 下面请同学们从下列一次函数中,快速、准确的找出正比例函数:1、给出六个一次函数,让学生找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引出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复习。2、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如何从正比例函数图象观察其变量的变化规

4、律的呢? 教师通过几何画板给同学们展示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 展示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提问:那么一般的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又是怎样的呢?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你能观察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吗?认真思考问题,回顾复习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正确选出答案。看完演示后,学生又再次归纳总结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通过对具体的函数关系式的选择,从而达到复习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目的。通过提问来引入今天的新课(二)探究新知探究活动一: 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1)、画图前先让学生猜想结论。(2)、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图象。(3)、总结出结论,从而验证了猜想。通过作

5、图,归纳总结出一次函数图象也是一条直线,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只需要描两点就可以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针对训练:请同学们画出y=2x+1的图象注意:取点最好是取坐标轴上的两个点: (0,b)(-b/k,0)探究活动二: 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画的一次函数y=-2x+1和y=2x+1的图象,看它们是否具有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呢?(1)、通过观察列表验证。(2)、通过几何画板演示验证。从而得出结论:对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1) 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2) 当k0,b0;(2)k0,试作草图。2、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尝试画出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1、学生讨论、交流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这个作图。巩固所学知识(五)、反思与评价学生畅谈本堂课的收获。(对于参与的学生给予鼓励,适当评价)积极思考、总结,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建立本节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