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优秀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3626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斋记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苦斋记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苦斋记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苦斋记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苦斋记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苦斋记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苦斋记优秀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苦斋记优秀教案【篇一:苦斋记优秀教案】一、作者章溢(13141369),明初大臣,元末农民起义时与刘基同辈朱元璋聘用。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字伯温,浙江青田(今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元至正二十年(1360),到应天(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并为其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辅佐平定天下。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

2、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次年辞官。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一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谥文成。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二、解题“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

3、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补充1:书斋雅趣老学庵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绿林书屋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意思要和他们抗争到底。补充2:名号志趣词人辛弃疾,重视

4、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三、疏通课文:【原文】【注评】【第1节】起笔交代苦斋之所属,并从其环境、气候与植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第2节】乘上段末句生发而来,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

5、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第3节】承前段补述建苦吝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起。前段写“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此段就有点“人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的意味了。【第4节】深入一层,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此为全文的重点之所在。刘子(刘基自称。子,先生)闻而悟之,名(命名,取名,动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第5节】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四、文章主旨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

6、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五、写作特点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八、拓展作文欣赏话题:谈“苦与乐”例文一:学习的苦与乐驾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何等的苦啊,以此比学海之苦真是形象而深刻。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

7、立雪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同学们常说:“学生时期是一生最苦的阶段。确实在理。清晨,闻鸡起舞,迎着晨风操练,伴着晨曦涌读的是学生,晚上,更深静夜,挑灯苦战的也是学生。随着一年年的升级,一次次的升学,同学中患近视眼的人在逐渐增长,近视度也不断加大,同时,这是何等的苦啊!自在安静的课堂上,大脑随着老师的讲解不停的转,眼看,耳听,受些,心记,全神贯注,不得松懈。为了一道没解出的题,急的抓耳挠腮,下了课还在思考着难点,疑点,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试成绩上不去,各方面的压力便随之而来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一堂的人憔悴”苦不胜言。学习中的苦难以尽言。然而,学习中的乐却更多。当你

8、经过艰难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难题时,会喜形于色,当你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时。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当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会乐在其中,当你中学,大学毕业,运用所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做出贡献时,更会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欢乐,学习本身包含着权大的乐趣。凡是爱学习,刻苦攻读的人,都会乐在其中。俗话说:“没有苦中苦,那有甜上甜。”学习中的苦与乐就是这样的,要想掌握真知识,真本领,不吃苦中苦,是不行的。对于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是对立的统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从而信心百倍,持之以恒,为获得学习中的“甜上甜”而艰苦奋斗。只有这样

9、苦中寻乐,以苦求乐,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奋斗拼搏,才能享受到胜利者无限的幸福与欢乐。例文二:学习的苦与乐提起学习,有的同学说“很苦”,有的同学说“很乐”,我认为:“学习有苦也有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之所以认为学习苦,苦就苦在:学习有时很枯燥,当你接受或学习新知识时,面对不懂得知识,看到一筹莫展的难题,体会到的是苦。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面对一张张成绩不佳的试卷,面对爸爸妈妈的责怪和老师的叹息,我体会到的是苦。此时我又想起同学们常说的那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心理的“写照”。也是要为我们学生减负的原因所在吧!可是面对一次次期中、期末考试和中

10、考、高考的应试教育,我体会到的仍是苦,有时甚至苦极了!那么,学习又怎么是苦中有乐呢?每当我想起,从咿呀学语的娃娃到现在的初中生,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初中生所具备的知识时,心中又不觉得苦。当我从刚入学的小学生,逐步成长为少先队员,在到现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我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学习,当然也有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帮助,此时我感到的是乐。当我面对一道道难题,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教诲,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得出正确答案时,我体会到的首先是快乐,而且是由衷的无限的快乐。每当我设想将来要上高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学到将来为社会、为祖国作

11、贡献的知识和本领,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此时我感到的更是快乐,而且无穷的。学习的确实有苦也有乐。只有当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此时学习自然不只是枯燥无味,不再是无穷的苦,而是无限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学习是苦中有乐,其乐无穷!”附【译文】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有十二间,是用茅草盖成的,坐落在匡山的顶上。匡山在处州府的龙泉县城西南二百里,剑溪就从那儿发源。匡山的四面,象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岩石都是青色的,外面高,中间低,像个臼似地。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风从北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因此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

12、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扶、亭历、苦参、钩夭这类杂草,地黄、游冬、葳、芑这类野菜,槠、栎、草斗这类果实,楛竹这类笋子,没有一种不一丛丛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野蜂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土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病症。那里的茶也比一般的茶要苦。那里的瀑布都是从石缝中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水里盛产有花纹的小鱼,形状如同吹沙,味道苦,而且有点辣味,吃它可以醒酒。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

13、欢去游玩,但跟随的人大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

14、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藋茎编制的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苟且求生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以往的乐成了今天的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匿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赵子说:好荮虽然使口感到苦,却对疾病有利,忠诚正直的话,虽然刺耳,却有利于修养德行。他们的所谓苦,正是我的乐;而

15、他们的所谓乐,却正是我的苦啊。我听说井因为水甜美容易被汲干,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能保存,吴王夫差因为沉缅酒色而灭亡,越王勾贱因为尝胆刻苦而兴盛起来,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我听了这番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他的房舍取名叫作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篇二:苦斋记优秀教案】苦斋记教案2预览 苦儿流浪记读书笔记800字 法国作家埃克多 马洛的苦儿流浪记是一本令人震撼的著作。我一打开这本书,就爱不释手。苦儿流浪记主要讲述了雷米的流浪生涯。雷米是一个弃儿,从小由一个石匠的妻子抚养。在他八岁那年,石匠受伤致残,失去了工作,把雷米卖给了一个流浪艺人。从此,雷米和卖艺人带着几只小动物到处流浪。这个卖艺人是位善良

16、的老人,他待雷米很好,老艺人在一次卖艺中,不幸被警察扭送入监狱。出狱后,老艺人又不幸被寒冷的天气冻死,一个好心的花匠收留了雷米。后来,花匠因为一次天灾,花房全部损坏,还不起债,也被送进了监狱。雷米只好又过上流浪的生活。他遇到许多困难,但他毫不灰心,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受冤入狱这一篇。当雷米得知自己无辜受牵连被送进监狱后,他并没有心怀不满而出卖父亲。后来,雷米在鲍勃的帮助下,利用火车减速的有利时机,打开车门跳了下去,被成功解救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雷米可怜的流浪生活中,时时都充满危险,但他遇到危险时,从不气馁,临危不惧。他坚信,只要一个人正直善良,总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在小说中,每一个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