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963425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点击数:61发布时间:2015-2-6 10:43:22研究生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践,特制订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一、现状分析湖南科技大学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具有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会

2、计硕士4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在24个专业领域开展培养工作,并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硕士培养工作。目前,在校各类研究生2315人,开设研究生公共课21门,专业课287门,选修课572门。经过长期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具备了较好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基础。一是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教师队伍。学校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5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选49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272人。二是具有一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学校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等8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8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

3、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一批校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三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和较合理的运行机制。制订并实施了系列研究生课程建设制度,构建了分层管理的课程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过程检查和教学督导,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但是,和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新要求相比,研究生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课程内容前沿性仍需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课程建设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等。加强和改进研究生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以现代

4、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研究生创新性学习模式,不断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三、建设原则(一)目标导向原则。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准则,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教学,加强质量评价与监控,促进研究生自我发展和长远发展。(二)需求导向原则。坚持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综合考虑社会需求、研究生和学校发展需要等因素,因需施教,因材施教,优化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三)人本导向原则。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5、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课程教学互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四)前沿导向原则。不断增强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开设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的新课程,重视课程教学与学术、企事业应用前沿的紧密结合,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四、建设目标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要求,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健全课程管理机制,改进课程教学,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保证课程“合格化”,建设一批“优质化”课程,培育“精品化”课程,逐级推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

6、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五、建设内容(一)开展课程体系建设1.构建主动服务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以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遵循“强化基础理论、突出实践与创新、着重综合素质”的原则,按照一级学科培养的内涵和前瞻性,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研究生诉求、毕业生反馈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吸纳高年级研究生参与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定期更新培养方案。按照博士、学术硕士学位及专业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标准,分层次、分类别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要致力于培养特色鲜明的拔尖创新人才,课程设置应注重前沿性与研究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

7、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课程设置应注重综合性与基础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要致力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课程设置应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2.优化整合研究生课程资源。建立开放性与竞争性的课程设置申请机制。整合跨学科、跨学院的优质课程资源,立足学科前沿,主动服务社会需求,鼓励课程体系建设的交叉与融合,分批建设面向全校的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面向不同学科类别的大类课程和多学科共选的多科性课程,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鼓励应用学科和专业学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实践课程。3.加大研究生课程建设力度。推动培养方案“落地”,强化各类课程建设。统筹兼顾,以培养方案课程清单为依据,从课程的论证

8、、审查、设计开发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逐门落实具体课程建设和管理,完善课程建设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建设效果,使研究生真正受益。培育特色精品课程,每学院建设1门精品课程、1门跨学科课程与1门网络公开课程,建设30门左右精品课程,资助出版20部左右研究生教材。(二)改进优化课程教学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科发展、人才需求变化和课程实际教学效果,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调整课程内容,加大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重视通过对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前沿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总结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对知识生产过程的理解。加强方法论的传授,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2.注重

9、师生教学互动。尊重研究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设计,明确教研教改项目组成员中必须有研究生,激发研究生参与教研教改和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定期召开研究生课程评价研究专题座谈会。重视课程教学互动,营造师生间平等互助的民主学术氛围,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小而精的研究生自主学习板块,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3.关注前沿研究引领。邀请校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应用、管理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强化前沿知识在课程教学教研中的作用,并将研究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情况纳入学分体系。积极开拓国际视野,推进原版教材双语教学,聘请国外、境外专家主讲研究生专业

10、课程或企事业应用、管理专家讲授实践课程,实现研究生课程内容与前沿接轨。4.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完善研究生课程学习支持体系,从教师授课技能、硬件设施、学习资源等方面加大研究生课程支持服务投入。因材施教,根据研究生个性特征和知识储备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咨询,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指导和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建设校内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兄弟院校联动共享平台、实践基地支持培训平台等研究生教学服务平台,加强与兄弟院校、实践实训基地的交流与联系,促进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接轨。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建设研究生教学数字化课程中心等信息系统,为研究生课程学习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公开

11、化和透明化,接受社会监督。(三)完善课程管理机制1.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一是严格执行课程审查机制。完善研究生新设课程管理规定,严格规范新设课程的申请流程与考核方式。以学科前沿性、社会需求性、可持续发展性为参照,对申请新开设课程进行全面审查,并通过教师资格审核、课前试讲、课中督导、课后反馈的方式充分考察新开设课程的含金量与实用性。二是实行课程动态调整与淘汰机制。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个人自查与学院审查、督导检查与研究生评教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确保课程符合培养需要和质量。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审查,及时调整、淘汰不适应培养需要的课程或教师。2.加强研究生选课管

12、理。一是引导研究生制订适切性的个人培养计划。鼓励导师组联合培养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研究生知识结构、能力特长和兴趣志向等,指导研究生选择合适的课程,并发挥培养指导委员会在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制订过程中的作用,定期开展研究生培养计划专项检查。二是建立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扩大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增加课程选择和修习方式的灵活性,引导研究生选修全校性、大类性和多科性课程,鼓励研究生跨校选课。3.完善课程考核制度。一是创新考核方式。严格课程考核,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实施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课程考核,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加强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充分激发学院、学位点、任课教师对

13、研究生课程考核的创造力。从教师水平、课程教学过程、研究生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考核,综合教师评价、研究生测评和实践教师评价等因素对每门课程进行考核与评价,依据考核结果将课程分为不合格、合格、优质和精品四类。推广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改良或淘汰不合格的课程,保证课程建设良性发展。二是探索课程综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类型和层次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中期检查或设立单独考核环节,对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综合考核。对于综合考核有问题的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责成导师组和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专门指导,确有必要的对其个人培养计划做出调整,不适宜继续攻读的予以分流或淘汰。(四)强

14、化教学管理监督1.严格课程教学管理。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教学管理。已确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必须按培养方案要求开展教学工作,不得随意替换任课教师、变更教学和考核安排、减少学时和教学内容。研究生课程开课前,教师应按照课程设置要求、针对选课研究生特点认真进行教学准备,制订授课安排(应对课程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做详实安排,对研究生课前准备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授课安排应在开课前向研究生公布并提交研究生院备案,作为开展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2.完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健全以教学督导、研究生测评和教师自评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由

15、质量监控办公室统筹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定期开展课程评价,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和学院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和追踪整改工作,确保质量监控的实效性。通过评价监督发现典型案例并进行经验推广。鼓励精品课程参加社会专业机构和国际认证组织的诊断式评估。(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加大支持与激励力度。完善制度,强化政策引导,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薪酬结构中,特别是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将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成果、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列入相关系列教师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求。加大对教师承

16、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项目的资助力度,对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激励。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研究生教师队伍。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培养指导委员会等各级组织和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和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学、认真教书育人。明确研究生课程教师资格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与服务,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组织试讲、听课、集体研课、教学比武、教案评审等措施,建设教学交流和技能培训平台,有计划地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活动。定期选送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或短期培训,缩短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周期,为可持续的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高素质教师资源。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为课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研究生院、学院院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知名专家为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