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二则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2597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二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二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二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二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二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二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二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科语文课 题20、庄子故事二则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过程方法1、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课文,和标准译文比较,解决词语积累的问题,2、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话比较他们的性格,从而解决语言的寓意,并理解庄子的志趣。情感态度学习庄子的不为外物所束缚、旷达的人生态度。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2、。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二、资料助读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

3、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聆听教师对庄的介绍,了解庄子其人,进入课堂情境学生介绍自己对庄子和庄子的了解,自由阅读教师出示的资料助读,整理笔记,

4、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由庄子的独特外貌和性格介绍入手,让学生了解庄子的与众不同,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愿意急切走近文本。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增强文学底蕴。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三、疏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

5、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

6、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多媒体显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国:国都、京城。 (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学生用

7、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尝试自己 翻译课文对照教师出示的 译文,修改自己的翻译,并且不明白的向老师询问。 自己译完之后,自己记忆理解,同桌可以互相询问、考察。结合教师出示的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做出标记,整理自己的笔记,强化记忆。小组可以词语解释接力,检查掌握效果。疏通课文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主渠道,所以在让学生读通、读准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教师给予点拨。通过多种方法整理记忆,检验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实词、虚词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

8、起到强化突出的目的。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分散又有集中,有自学有点拨,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四、研读课文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

9、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

10、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

11、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根据教师的问题,思考集体交流自己的看法根据教师的总结整理自己的见解从而理解庄子的心境针对两篇庄子散文,选择一个角度讨论庄子和惠子的异同集体交流看法,根据教师的总结和教师补充介绍的资料区别理解庄子和惠子的人生态度。通过问题的思考、探究、交流、解答,整理、理解散文的主旨。由于散文的主旨对于没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抽取出最为核心的问题让同学们自己讨论、探究,分解难度,同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后再由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角度的阅读比较,结合老师的点拨和总结,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庄子及其

12、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内涵。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五、艺术特色。 1.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六

13、、课堂总结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出自己认为有趣味的地方,试着阐述理由,集体概括有趣味的地方,整理出来。结合教师介绍总结,再次理解文章内容,增强读书欲望。品析散文的美点,理解故事的趣味性,进一步体味经典散文的魅力,增强对经典文章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以后的阅读走向。课后总结,使得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完整。作业设计1、阅读于丹讲庄子的有关书籍。2、收集整理庄子故事板书设计 情节出人意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相梁 比喻巧妙贴切 描摹生动传神 惠子:力辩 求真 拘泥 快乐自由 庄子:巧辩 尚美 超然教学反思相关链接朝三暮四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