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2582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课前导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逃脱。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段历史,感受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忠而获罪的愤慨。 2 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 1 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 一

2、课时。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本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是 “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中。 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潮州。2、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译诗: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

3、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结构: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 自学指导: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品析作者的感情。 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试分析尾联的作用?4、 导学释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境界雄阔,气象苍茫。“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

4、“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里、君王的重重阻隔。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是由于作者心事过重的缘故,诗人感到前途艰险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伤得不肯前进

5、了。 作用:这一联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五六两句中“秦岭家何在”与“蓝关马不前”,一回顾,一前瞻,也是两两相对,愈见其悲。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读出悲意)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 (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 小结: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

6、洁明快、慷慨激昂。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5、 合作探究现在谈谈你对纪昀的“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理解“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

7、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拥雪横”,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6、思维拓展:面对诗人此种情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以为该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又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呢? 7、课堂检测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诗句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8、 课堂小

8、结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教师寄语: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希望同学们能以这种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寒风冷雨!哀而不伤9、 附板书设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慷慨激昂、刚直不阿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境界雄宏,气势磅礴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10、教学反思: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自己的把握还不够,所以课上的表现有些紧张,对于思维拓展的内容,我觉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些过于形式,所以课上我就很自然的越过了。从整堂课来看,自己由于受录课的限制,很多地方都没有按自己的想法展开分析,觉得不够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