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2470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6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论。,作者简介,轲,子舆,儒家,亚圣,思想家,教育家,仁政,性善,课文听读,听读课文,要求: 1. 听准字音; 2. 分清句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得兼:,同时得到。,所想要的/所喜爱的。,所欲:,舍:,舍弃。,取:,选取。,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文:,生:,义:,生命,大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原文:,有甚于:,苟得:,恶:,患:,辟:,比更重要。,苟且取得,

3、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w,厌恶,与“欲”相反。,祸患,灾难。,通“避”,躲避。,原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使:,何不用也:,莫:,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没有。,原文:,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通过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原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丢掉/不丧失。,是心:,这种本性。,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

4、,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这样写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说理生动 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命比作鱼、把大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生动形象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所欲鱼、熊掌,取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设喻:,引出:,舍生取义,所欲生、义,论点:,分析第一段,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5、?,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要求,如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拯救民族安危的追求,或为了正义的理想和崇高节操的追求。,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 不道德的事情,如背叛祖国,贪赃枉法, 营私舞弊,杀人放火等。,分析第一段,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反面,对比论证,正面,把生命比作鱼、把大义比作熊掌,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2对比论证(正反),分析第一段,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6、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 豆: 呼尔而与之: 蹴尔: 不屑:,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用脚踢着。尔,助词。,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原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辩: 奉: 何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辨”,辨别。,侍奉,(有)什么益处。,所熟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

7、激的意思,动词。 与:通“欤”,语气词。,原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通“向”,以前。为,宁愿,宁肯。,第一个“为” wi,介词,为了。第二个“为”,wi,动词,这里是接受。,是亦不可以已乎: 之谓: 本心:,原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此,这种做法。 已,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相当于“称作”“叫做” 。,1课文第2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用的是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贫者不受嗟来之食。,2“一箪食

8、,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以此为例通俗易懂地证明了 “舍生取义、没有丧失本心”的观点,对比论证,批判“重利轻义、丧失本心”的表现,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须在利诱时坚持大义”的观点,3、运用“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两方面的事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生有甚于生,死有甚于死,所恶莫甚于死,所欲莫甚于生,正面,反面,对比论证,一箪食、一豆羹,万钟,举例论证,返回,(正面举例),(反面举例),对比论证,4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

9、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5.你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人贪生怕死,见利忘义,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择时,只有贤者才保有本心,才能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正面,所欲甚于生,所恶甚于死,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人皆有 贤者能勿丧,正面,嗟来之食,行道之人,乞人,反面,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本 心,对 比,论 证,论 证,对 比,鱼 熊掌,道 理 论 证,举 例 论 证,论点,比喻论证,

10、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四、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历史上有许多人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赞歌,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再写出两句有关的名句。,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宁死

11、也不说出党的秘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伤害,对生命的威胁。,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你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