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2374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 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之势。(用孟子三章)中两句话填写 7、点明全文主

2、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 二、重点语句翻译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不迁到别处去,不能靠边疆的限制;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 人和 ,从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 政治思想。

3、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3、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施行仁政 5、“得道者”的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四、开放性试题 1、根据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 3、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和”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