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2211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左传。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3疏通文意,整体感知。(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二、自主预习1、作家作品简介。作者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 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

2、”,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2、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一。3、疏通文意,积累闻言词汇。第一段(1)重点词语:师:军队。 伐:进攻。 肉食者:高官厚禄者。 鄙:见识短浅。 乃:于是。段落译文:

3、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第一段(2)重点词语:以:凭。 弗:不。 专:个人专有。 徧:通“遍”,遍及。段落译文:(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第一段(3)重点词语: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 加:虚报。 信:实情。 孚:为人信服。 福:赐福,保佑。段落译文:

4、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算是大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第一段(4)重点词语:狱:案件。 虽:即使。 情: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段落译文: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第二段(1)重点词语:鼓:击鼓。段落译文: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

5、可以击鼓进军了。”第二段(2)重点词语: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逐:追赶,追击。段落译文: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他下车看了地上齐军的战车车轮滚过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第三段(1)重点词语:既:已经。 克:战胜。 再:第二次。 竭:尽。 盈:充满。段落译文: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衰竭,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第三

6、段(2)重点词语:测:推测。 伏:埋伏。 靡:倒下。段落译文: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下令追击他们。”4、探究本文线索按事件发展:战前战中战后按曹刿活动 :请见参战论战5、分析本文结构层次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 (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 (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重点)2、学习

7、本文巧用对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曹刿论战中,曹刿这一人物算是很神秘的了。他虽非肉食者,却能见到鲁庄公,而且能和鲁庄公同乘一辆战车指挥作战,庄公对他言听 计从。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各有不同,曹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是值得研究的。在这场战役中,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长勺之战的胜利仅仅是因为曹刿完美的战术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鲁庄公在这场战役中又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一起来探究答案吧。二、自主预习翻译下面句子。(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明确: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2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明确: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 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三、合作探究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着鄙,未能远谋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3、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

9、,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4、齐读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在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a.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b.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c.选择了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5、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6、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

10、鲁庄公:(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3)取胜而不知胜因;曹刿:(1)取信于民(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7、归纳: 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具有爱国精神。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在军事上急躁冒进;但能勇于纳谏、不耻下问。8、写作方法探究(1)巧妙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分析下面句子。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明确: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

11、“可矣。”遂逐齐师。明确:曹刿和鲁庄公的对比,反映了曹刿的深谋远虑。(2)剪裁得当,详略突出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你能结合文章说说哪些地方写得详,哪些地方写得略吗?明确: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地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余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情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请见、从战、克敌等,则一笔带过,这样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四、练习巩固1、请用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 (5)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 2、出自本课词语:一鼓作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彼竭我盈: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辙乱旗靡: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五、拓展延伸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