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哲学ppt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61853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育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音乐教育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音乐教育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音乐教育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音乐教育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教育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育哲学ppt(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育哲学,组员:张梦圆 王毓彬 高亚楠 董姝雅 王诗媛 李雨琪,一、为什么需要音乐教育哲学,二、几种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以及不同哲学观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体现,音乐教育哲学,哲学像一幅地图,一种哲学理论的构架就像制作一幅地图。地图提供综合的领土的概要,他给了我们方位,它帮助我们决定将去哪里以及如何到达那里。好的哲学像一副好的地图,基于对我们想去地方的仔细的考虑,他告诉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最好路线,它也可能为我们指出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路线和目标。 大卫埃里亚特,一、为什么需要音乐哲学,音乐教育哲学:从哲学层面上阐述音乐教育的方向,决定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并为音乐新思想的产生提供共同的基准点,信

2、仰,价值理解,重要性,(一)什么是音乐教育哲学,(二)为什么需要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的哲学是关于一个领域的本质和价值的一整套根本信仰” 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二、几种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一)政治化,(二)技术化,(三)美育化,(四) 文化,(五)综合化,他律论,功能论,自律论,审美论,音乐哲学观,音乐教育哲学观,美育论,实践论,多种哲学观的综合运用,音乐教育哲学首先探讨的不是音乐教育是什么,而是音乐是什么。 埃利亚特,他律论,观点:他律论也叫反映论,他律论哲学观认为:音乐总是标志着音乐之外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内容。,他律论,背景:17世纪后半夜和整个18世纪

3、,主导的美学就是“情感美学”,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是一种艺术表情艺术”作为一种音乐哲学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弊端:在他律论哲学观的引导下,他律论者把音乐的体验化成非音乐的术语,(例如,音乐对道德、智力、社会、健康等等方面的作用) 渐渐开始否定音乐的内在价值,认为音乐是绝对“他律”的,从而使他走向了一个极端,“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乐本篇,自律论,背景:西方自律论的哲学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毕达格拉斯把“数”当作音乐的本源,认为音乐的基本法则是“数”的关

4、系。柏拉图也认为音乐的美正在于音调在形式上的“单整性”。18世纪的德国著名学者莱布尼茨等都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19世纪,随着浪漫主义音乐潮流的逐渐失势,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自律论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观点真正确立的标志是汉斯利克于1854年发表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修改新议。自律论对音乐本质与价值的阐释,主要限于音乐内部,也就是自律的。因此,有些学者也称为“形式一自律论”。,“夫哀心藏于苦心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 声无哀乐论 嵇康,“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只是乐音的运动形式,情感的表示不是音乐的内容,音乐也不是必须以情感为对象,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

5、” 论音乐的美爱德华 汉斯立克,David eliott(大卫 埃利亚特),埃利亚特,雷默的弟子,现任纽约大学音乐表演艺术系主任,他直接反驳音乐教育是审美哲学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提出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praxial(实践)这个术语强调的是,对音乐的理解,应当与真正的音乐活动以及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的聆听所体现出来的意义相联系。 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实践论,形成背景:美国的音乐教育家埃利特提出了“音乐是一种目的的人类活动”,并将这种观点称为“实践论”,强调行动,看重过程。认为音乐的学习在于践行 中国学者吸收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及西方当代解释学观点的

6、基础上,强调必须从实践的角度来重新考察了音乐的本质及价值问题。,内涵:音乐是一种人类的多样化实践活动,对音乐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音乐作品上,而应把目光转向音乐产生制作的过程。 实践论者认为从“语境”的角度来考察音乐的多层意义(语境论) “情绪表达和宣泄的功能从来没有离开过语言”音乐的语境谢嘉幸 实践论者认为音乐从根本上说离不开他的文化背景,更不是孤立存在,音乐是存在于许多不同的音乐实践或音乐中的一个多样化的人类,意义:实践论超越了他律论和自律论的局限,对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具有实际意义。,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苏空间竞赛导致了美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为了提升音乐在学校教育的地位,美国音

7、乐教育揭发音乐教育的论证拓展到具备更为广义的价值范围。他们需要一种更强的理论基础来阐述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雷默,阿兰布里顿,查理士伦哈德等音乐教育理论家先后提出音乐教育的审美范式,要求扩大音乐教育的内涵。1970年,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出版,音乐审美教育从七十年代开始在美国成为扩大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效益的主导思想。,审美论,审美论哲学观的主要内涵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是由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等人所倡导。,贝内特雷默是“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倡导者之一,美国音乐教育哲学、教学课程发展、研究理论和综合人文艺术学科教育规划方面的专家 Reimer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

8、被誉为“音乐审美教育里程碑著作”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中。,什么是雷默的审美哲学? 尽管音乐有很多重要的非音乐性或者非艺术性的功能,但是对所有人类来说,它的音乐的或艺术的本质才是它独特而珍贵的秉赋。音乐教育的作用 首先就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与生俱有的反应能力。 雷默音乐教育哲学,功能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兴起了审美哲学的影响持续了20多年,作为审美教育的理论和事件得以发展,呼声很高,但随着诸多问题的出现,音乐社会功能价值开始被重新关注“走向功能音乐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又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内涵:现代西方功能论哲学观的代表人物保罗哈克认为必须深思审美教育中许多尚未

9、认识到的潜在因素,若音乐教育仅仅向审美音乐哲学那样是为艺术而艺术,那就会大大的限制音乐所能起到的功能,不能是音乐在广泛、多样、基本的功能方面表现出应有的作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孝经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史记礼书,美育论,内涵:通过审美教育来塑造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格。 与审美论不同,美育论认为审美教育不能止于感官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全面的音乐文化素养以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背景: 中方先秦时期就有制乐成礼的记载。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孟子,在理论上实现了美育和德育的沟通。 近代,蔡元培第一次提出“美

10、育”的概念。 西方 早期的古代希腊社会是西方美育发展的发生期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是西方美育的发展期 近代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标致着西方美育进入系统理论自觉期,政治化的音乐教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以政治加技术为其根本方针的,整个教育体系除了政治上的严格控制外,基本上是倾向于专门人才的培养,反映在音乐教育方面也主要着眼于专业教育而忽视学校教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校音乐教育基本上都是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紧密配合各种政治运动,因此可称为政治化的音乐教育。,技术化的音乐教育,中国的教育家相信音乐教育应从基本功训练开始中国的音乐教育能保证孩子们均取得一

11、定的能力,但是,当他们达到一定的能力以后,他们可能再也没有欲望和想象力来运用它们的能力创新,创造有意思的作品。 H.Gardner,作为美育和文化的音乐教育,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界掀起了重估“五四”,批判“全盘西化”,弘扬“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潮 1994,提出要从“文化意识、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策略”四方面对音乐教育加以改造的观点 19951999,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对民族音乐教育作实践方面的探讨,提出了“扎根办学”的构想 1999年国家“九五”科研项目,总结经验,推进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综合化的音乐教育发展,中国教育部2001年7月27日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随后在不到三年期间,中国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从政治教育转向人文教育,从学科知识技能教育转向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育,我国人文、审美和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音乐课程标准,引用文献 书目:张前音乐美学基础 贝内特 雷默音乐教育哲学 史记礼书 爱德华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文献:音乐的语境谢嘉幸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王宏超 解读“功能音乐教育”李渝梅 李方元 乐本篇乐记 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郭玮 声无哀乐论嵇康 试论音乐本质的实践论观点颜家佳 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刘沛 走向功能音乐教育刘沛 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三种观点”陈洁,结束! 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