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架设文章的桥梁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1651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架设文章的桥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架设文章的桥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架设文章的桥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架设文章的桥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架设文章的桥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架设文章的桥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架设文章的桥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架设文章的桥梁 从课文中领悟作文过渡的技巧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王然教学创意: 通过对初中整个阶段语文课文中经典过渡段落的回顾,让学生在再学习与鉴赏中领悟过渡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在提炼与归纳中获得运用过渡的技法,在体验与训练中提高写作中运用过渡使文章浑然一体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初中阶段课文经典过渡段落的回顾,让学生归纳出作文中需 要过渡的几种情况及过渡的大致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病例分析、范例赏析和片段修改练习,让学生掌握写作中过渡的技巧。教学重点:掌握过渡的方法,学会用过渡的技巧使文章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教学难点:熟练的运用过渡技巧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多媒体手段运

2、用:多媒体平台教学方法:思、议、练相结合1、 教学过程:(1) 教学铺垫:谈谈文章中的过渡。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我们在写作时只有做到过渡自然、照应紧密才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让读者明确作者清晰流畅的写作思路,给人审美的愉悦。(二)、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过渡呢?看看课文给我们的启示:例文1:紫藤萝瀑布“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从眼前的喜悦过渡到了梦幻的境界,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3、“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例文2: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很使我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结论一:在表现手法变化中,需要过渡。例:顺叙与倒叙、插叙等相转接时,需要过渡。如:运用插叙时,在起止处,需要过渡。又如: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当引入倒叙时,要交待清楚;当事情交待完毕,仍回到顺叙时,也要过渡。例文3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既照应课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提前作了交代。)例文4:社戏“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承接上文,随母亲归省,引出下文,看社戏)例文5:我的母亲“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例文6

5、:济南的冬天“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例文7: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例文8:孔乙己“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结论二:在内容变化中,需要过渡。如:由一个问题转为另一个问题;或由一层意思转为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又如:从一件事情的叙述,转到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过渡。例文9:贝壳“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

6、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朴的心啊!”结论三:在表达方式变化中,需要过渡(如:由叙述转为议论;或者说由议论转为叙述时,需要过渡;)。 三:如何学会过渡。从课文中学会过渡的技巧。(1) 找出下面语段的过渡方法。

7、例文1:雪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结论一:学会词语过渡 词语过渡的概念。什么是过渡词语?当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意思的转换,并不复杂时,一般用其所长一个词、一

8、个短语来过渡。 常用的过渡词:因为、所以、因此、不过、固然、以上、以下、此外、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样看来、总而言之等。例文2:济南的冬天“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例文3:春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迅速转入对春风的描绘结论二:学会用句子过渡。(也可以用诗句、俗语、警句过渡) 过渡句的运用。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过渡,或用二个句子过渡。句子过渡,常借助“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可是”等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来过渡

9、。例文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结论三:学会用段落过渡 段落过渡的运用。 衔接上下文,在两个意思相距较远,或转折较大的情况下,用过渡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达到自然过渡。用作过渡的独立段,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几句话。课外拓展:学会特殊形式的过渡。 特殊形式的过渡有:自然过渡、空行过渡、小标题过渡、顶针过渡等。同时也要注意

10、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赘。二、 学以致用:修改过渡不自然或缺乏过渡的例文。例文:风景这边独好我要向你介绍的不是什么名山大川,旅游胜地,而是一处不为人所知的地方我们学校的一个林荫角。此处没有参天古树,却也整齐地排着几列水杉;没有西湖般美丽的景色,却也有一潭水塘,还有各种花草。现在正值万木复苏,春回大地,百鸟欢歌之际,此处就显得特别美丽、幽静。当大地刚从薄幕中苏醒过来时,树下的长凳上已坐满了读书人。虽说人多,但读书声并不重,轻轻的,柔柔的,似乎怕打破这静谧的早晨。早晨是如此,下午又如何呢?一放学,许多同学就拿上各种棋、笛、书、口琴等,直奔此处。一会便纷纷杂杂地坐好,开始干各自的事。

11、胜利时的欢笑声,失败时的叹息声,下棋时的欢叫声,夹杂在一起,此时树上的小鸟也仿佛在助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记得有一次,一位跛脚的同学忘了带笔,想回去拿,但路很远不方便。于是想借,但他发现旁边的同学也只有一支笔,也就不作声。可是她看出了他的心思,把笔给他说:“我还有一支呢!”他将信将疑地拿上,她就转身向教室跑去这是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然而在这里却屡见不鲜。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在吹笛,很好听,便想学学,我呆呆地望着他,他发现我望着他,就笑着说:“你想学吗?”“嗯。”我急忙回答,但转念一想,他不久就要参加中考,还会教我吗?出乎意料的是,他竞答应了我这里的风景并

12、不能说是最好,但这里是同学们的乐园,更是同学们心中的神圣净土。 我高声赞叹,“风景这边独好!”教师点评:本文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校园林荫角之美,二是此处充满了友爱互助的气氛。这两部分内容跨度较大,该作者简单地“跳跃”过去,致使文气中断,结构松散。出现这类毛病,常与忘了过渡有关。如果在这两部分之间插入一段过渡文字:“我要赞美它,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美,它是我们的乐园,更是因为此处充满了友爱互助的气氛。”这样就很自然地使上下文贯通,不露破绽。由此看来,要重视文章的过渡,不可掉以轻心。3、 自我分析和诊断。(1) 欣赏过渡自然的美文:向前走及月考作文(2) 堂上修改作文中存在的过渡问题:向前走及月考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