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961086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土地制度的演变(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018江苏单科,5,3分小农经济历史解释2016江苏单科,3,3分灌溉工具历史解释2015江苏单科,4,3分农业的发展历史解释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015江苏单科,5,3分手工业的发展历史解释商业(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2)“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2017江苏单科,21,14分商业的发展历史解释2014江苏单科,2,3分市的发展历史解释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锁国”2018江苏单科,1,3分商业政策历史解释2016江苏单科,21,12分商业政策历史解释2014江苏单科,4,3分商业政策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共四个考点。分析近五年考情可知,命题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商业方面,手工业和经济政策间或考查。农业方面主要考查灌溉工具、铁制农具的演变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及影响因素;手工业方面主要考查丝织、冶铁和制瓷业的发展;商业方面重点考查不同时期的商业政策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命题视角主要是认识农耕文

3、明下的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特点,以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商业政策中蕴含的经济思想的变化;经济政策方面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本专题在高考考查中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备考时建议重点关注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和小农经济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及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政治和思想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及影响;等。【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

4、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考点集训】考点一农业1.(2019届江苏如东高三一检,1)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精耕细作的发展观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和谐统一的生态观D.人定胜天的世界观答案C2.(2018北京文综,1

5、3,4分)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B.C.D.答案B3.(2016浙江文综,17,4分)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

6、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答案C4.(2018天津文综,12,11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4分)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

7、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5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2分)答案(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考点二手工业1.(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一检,1)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中写道:“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

8、,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A.中原地区农业发达B.河南冶铁业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答案A2.(2018浙江4月选考,3,2分)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B.西汉C.南北朝D.北宋答案B3.(2017课标,27,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

9、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4.(2016课标,27,4分)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5.(2015福建文综,14,4分)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

10、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答案D考点三商业1.(2018海南单科,4,2分)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2.(2018江苏南京、盐城高三一模,4)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

11、甚便之。”由此说明草市()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答案B3.(2017海南单科,4,2分)“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答案A4.(2016北京文综,15,4分)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农产品

12、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B.C.D.答案A考点四主要经济政策1.(2019届江苏海门高三一调,3)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B.政府已废除了海禁政策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答案C2.(2018海南单科,5,2分)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13、()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答案D3.(2014福建文综,13,4分)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答案C4.(2019届江苏南京学情调研,21)(节选)坊市制是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达千年之久,其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坊市制进一步完善,汉代长安城内“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14、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白居易描述了坊市制下长安城整齐划一的概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有利于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管理和控制的配套措施。政府还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忽略了各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得利计赃重者,计利准盗窃论。贩卖者,亦如之。”摘编自肖建乐唐代坊市制度及其历史定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坊市治理的主要特征。(3分)答案(1)特征: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政府监管。(3分)探史料探究一“苏湖熟,天下足”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史料呈现史料1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史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史料3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前期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