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讲解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0416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讲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本课时编写:霍山县城西小学 徐红卫老师,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文导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在城西小学 这个大家庭里已生活了六年,想起昨天历历在目,恍然如梦,假如明天就要 毕业分别,面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内心会有怎样 的感受,你又想说些什么呢?,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文导入,是啊,“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在分别的时候你们会说到这些,而古人也是如此。他们会把这些话用诗词的 形式留存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的诗人

2、王观所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 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 (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 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 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 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 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 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

3、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 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文背景,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无消极想法。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 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 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 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 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学习目标,1、读准词语,理解词意; 2、有感情朗读,体会作

4、者与朋友分别时候的心情; 3、体会送别诗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听古诗朗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字词积累,浙东 眼波 眉峰 欲问 春归 春住 卜算子 盈盈处,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词语解释,卜算子: 鲍浩然: 之: 浙东: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眉眼盈盈处: 欲: 才: 始: 若:,词牌名。 诗人的朋友

5、。 到。 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山水交汇处。 想。 方才。 才,方才。 假若。,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文讲解,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问行人去那边? 要问远行的人儿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山水交汇处。,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文讲解,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如果到江南还赶得上迷人的春色,务必与春光同驻。,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文讲解,1、读古诗,思考:这

6、首诗写景的句子是哪句?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思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点名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句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文讲解,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哪句写作者送朋友的时间?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表达对朋友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什么?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分析古诗意境,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 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7、。 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 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紧蹙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 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浓浓感情。,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分析古诗意境,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 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 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 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分析古诗意境,三、四两句,点出行

8、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 “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 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 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 含而不露。,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欣赏浙东春景,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文讲解,再读古诗,谁来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作者将人和景巧妙 相连,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表达了作 者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9、六年级 | 下册,拓展延伸,1、本诗练习: 这是一首( )诗,第一句诗用了( )的手法,第二、三句诗 用了( )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表达了作者的 (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送别 比喻,设问,惜别 美好祝愿,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拓展延伸,2、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这首词王观起首用( )比喻( ),用( ) 比喻( )。然后进行( )问,“( )”? 然后回答:“( )。”这是指( )的 地方。接着,作者感叹:( ),( )。最后, 作者嘱咐( ):( ),( )。,水 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美人蹙起的眉毛 设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山水交汇,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鲍浩然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堂小结,虽然团聚是短暂的,离别就在眼前。你们虽然志存高远, 各奔东西,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们无论 走到天涯海角,你们的心、师生的情,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互 赠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祝 同学们永远生活在春天里!,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谢谢观看!,畅言教育二维码 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上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