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雷雨(节选)》韩军的_雷雨_教学启示_刘来法(苏教)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0317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材】《雷雨(节选)》韩军的_雷雨_教学启示_刘来法(苏教)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材】《雷雨(节选)》韩军的_雷雨_教学启示_刘来法(苏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雷雨(节选)》韩军的_雷雨_教学启示_刘来法(苏教)(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ournal of Yunnan Education 一、好的课堂教学取决于 好的文本解读 韩军老师的 雷雨 教学对我们传 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过去 我们总是依据教参的观点, 老在技术、 花样层面打转,结果把曹禺先生的成 名作教得索然无味,搞来搞去自己也 觉得很无聊。 细思其教学成功的原因, 我以为不仅在他声情并茂的诵读和表 演,更在于他深入而富有创见的文本 解读。 韩军老师不照搬现成结论, 而是 抛弃阅读成见和社会学解构的方法, 在文化的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得出 新颖的观点。 韩军老师的解读非常高妙,但是 不是终极解读呢? 当然不是。 教参的解 读是社会学的解读,韩军老师的解读 是

2、文化层面的解读,只不过是角度不 同而已,除了社会解读和文化解读之 外, 还有哲学、 伦理、 比较文学等方面 的解读。由于我们过去都是做社会学 的解读,很少做文化层面的解读, 故 而觉得韩军老师的解读很新颖。 这节课 对我的启发就是文本要从不同层面, 多 角度去解读, 进行深入探究。好的课堂 教学取决于好的文本解读, 有了深入的 文本解读, 教学才有思想、 有深度。 二、 宽广的阅读、 深厚的学 养、丰富的知识积淀是文本解 读的前提 在 雷雨 的教学中, 韩军老师 展示了 教师教学用书 中的观点, 展示了曹禺先生在1936年为 雷雨 所写的 “序” , 展示了曹禺先生1993 年7月2日发表在文

3、学报上的原 文。通过比照、 质疑, 进而进行仔细 的分析, 深入文本里。 由此可以看出 韩军老师的阅读是宽广而深入的, 没有这些阅读作支撑,他不可能发 现问题, 更谈不上去探析。 韩军老师还从 周易 的角度去 分析周朴园的 “周” 字的文化内涵, 作为其观点的支撑,这当然需要有 文字学和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他 的这个分析角度启示我们语文教 师, 不仅要具备语文学科的知识, 还 要具备语文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 要做 “杂家” , 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 有,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就是语文教 师的 “内功” 修为。就像武侠人物一 样, 内功高深者, 草木皆为利刃, 任 何招式皆为我所用; 缺乏内功者, 徒

4、有花拳绣腿的招式,临阵对敌必然 惨败。要想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教 师就必须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 深 厚的文学、 文化素养, 丰富的知识积 淀。而读书是教师修炼内功、 提升自 我文化知识学养的重要途径,不读 书就打不开视野,就很难找到文本 解读的入口。 三、敢于摒弃对教参的迷 信与依赖 在教学的开端,韩军老师引用 教师教学用书 中的观点:“主要刻 画了他 (周朴园)的虚伪、 自私、 冷 酷、 强硬、 老谋深算。他冷酷无 情, 丧失人性, 只为获取最大经济利 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 接着他援引曹禺先生1936年为雷 雨 所写的 “序” 作依据, 然后从 “罪 与罚”“语与谶”“命与天”

5、三个方面 分析原文,最后以更宽广的文化视 觉分析周朴园的 “周” 字和鲁侍萍的 “萍” 字的文化内涵, 说明曹禺先生 写作 雷雨 是 “想通过一个家庭的 毁灭,表达自己一种复杂而原始的 情绪,表现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 酷。在这斗争的背后, 也许有一个主 宰, 它就是上帝或者说命运” 这 是命运悲剧, 并非社会悲剧。 教参本是教师解读文本、进行 教学的一个参考,它只能代表一部 分人对课文的理解,但我们的老师 却思维固化, 唯教参至上。韩军老师 的 雷雨 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不但要敢于摒弃对教参的迷信与依 赖,而且还要大胆质疑和审视教参 对文本的解读。还是作家谢泳说得 到位:“对于一个语文教师

6、来说, 如 果他们没有一点自由的思想和独立 的精神,他们对于教材本身的合理 性就不会有一点怀疑,以为那些教 材的合理性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只 需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工作就 可以了。” 责任编辑晏祥辉 韩军的 雷雨 教学启示 富源县第一中学刘来法 专题研究 “周” 字则含有 “固定、 圈定、 限定” 的 含义, 周朴园能圈定、 固定剧中人的 命运。最后韩军老师还用太极八卦 图说明 “周” 包藏天地, 阴阳相生, 孕 育雷电。周而复始, 包孕万物, 所以 它叫 雷雨 。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 深刻而合情合理的个性化解读, 加 入了韩军老师自己的理解,是一种 创造性的解读方法。 韩军老师的这两节示范课始终 把文本放在第一位, 在 “有” 的基础 上解读出 “新” 的理解。透过他的课 例,我们不难发现其解读文本的原 则“尊重文本、 有上生新” 。 责任编辑晏祥辉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