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60667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60306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60667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60667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60667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60667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60667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60667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60667资料(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尖草坪第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范镇第二中学2013年9月一、相架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

2、创造性思维。 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平面图设计技能。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四、【教学流程图】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拓展练习修改设计情境设问想一想确定设计要求收集分析资料学习构思方案认识平面图相架设计平面图讨论相架结构和联接方法相架制作工艺流程设计作品交流与评价五、【教学过程】(一)确定设计要求 1、提问:生活中你喜欢拍照吗?那么你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保存相片呢?如果有一个精美的相架,不仅可以珍藏你美丽的相片,还可以点

3、缀美好的生活,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式样的相架?这个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2、通过欣赏作品分析思考:教师提供多种式样相架或图片,组织学生欣赏,观察这些相架的材料特点和造型特点,分析思考它们的优缺点。3、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独立或寻找合作伙伴,填写“初步设想”的表格。我初步的设想我这个相架主要放什么类型的照片?准备放几张照片? 相架的造型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制作这个相架要用到哪些材料?材质或形状有什么特点吗?如何进行相架外观的美化设计?说明:问题内容的选择最好是引导而不是要去难倒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每一个问题都充满好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按照自身的实际需

4、求和兴趣爱好,提出设计要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收集相关资料。(二)收集分析资料 1、收集资料组织学生在课前上网浏览,参观买相架的文具店,各组根据自己提出的设计要求,搜集有关资料(教师提示以下查找范围)。(1) 木制相架和其他材料的相架比较,有哪些独特之处?(2) 各种造型木制相架的实用性和装饰性。(3) 过去和现在在人们心目中木制相架的作用。(4) 目前市场较常见的木制相架有何特点? 布置学生单独或寻找合作伙伴,到商场或照相馆去了解更多有关相架功能及材料的情况。2、分析资料(1) 要求学生能将所搜集的资料(文字资料和图案资料等)进行下载。并相互交流。(2) 各组根据搜集的资料,用制定表格或文字的

5、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寻求最适合自己“初步设想”的有价值资料。3、分析材料制作相架可用各种材料,如木料、塑料、金属等,本单元做的相架所用的材料为木料。在分析材料时,教师要重点介绍常见木料的特征、用途以及木料的接合方式。(三)学习构思方案 1、观察思考学生观察教材中P15页“简易笔筒的草图”,并思考、讨论:简易笔筒草图应怎样构思?有哪些注意点?造型和材料有哪些特点?2、尝试构思方案: 从笔筒的设计迁移到相架的设计,提示学生从相架外观造型、尺寸大小、功能结构、材料选用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引发学生对各自的初步设想进行再构思,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如何运用这些木制材料特点创作作品进行思考。通过实物投影

6、仪交流“我的初步设想”表格,指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开展讨论。(四)相架设计表达 1、设计草图学生独立或者寻找合作伙伴设计样稿,学习用草图表达相架的设计意图。运用实物投影仪对设计图进行展示和表达。 2、完善设计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交流,表达各自的设计意图,相互指出草图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以及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获得好的创意进行“再设计”。说明:让学生观察教具实物,分析它们的特点,探讨在构思设计方面的方法、关键,为后面的设计构思做准备。教师在学生确定构思中,可适当给予一些提示,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亮点,并及时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让学生顺利地找准设计

7、创作的入口。创新是从设计开始的,学生通过活动,把最初的“初步设想”提升为“设计方案”,学会了用绘制草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通过交流,进行再设计,确定最后的方案(五)技能体验1、平面图和结构图画法(1)认识平面图和结构图对照相架实物,认真观察,参考课本上P15页简易笔筒草图,了解草图的画法。(2)对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表达。(3) 教师示范操作(六)修改相架设计 1、讨论相架的工艺过程,使学生对操作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熟悉设制作的一般顺序。制作相架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途。2、引导学生修改相架设计草图,并提请学生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相架的成角度粘合:框架外框和框条的拼角有交叉拼接、直角拼接和45度拼

8、接等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拼接45度角时,划线工具可用量角器、角尺固定角、正方形的对角线等等,哪种方法合适就用哪种;相架的“框架槽”,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框架槽的深度与框架背板的厚度要求,如果框背板的厚度大于或小于框架外框与框条所形成的厚度,那么把照片放入相架内,都显得不合适。由于框架外框与框条不是同一块木料,在拼接时要考虑到交叉拼接,这样拼角粘合才有牢度;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实现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多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要求学生在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在关

9、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的学习,强化合作意识,创设一种多边活动的互动氛围。(六)交流评价 1、自评:请同学们设计好的相架草图和工艺流程,看看是否合适,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在展示和欣赏作品设计图的同时,向大家介绍所设计的相架的特点及功能,交流设计的经验和感受。2、互评:组织学生对被展示的作品设计草图分别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实用性、合理性、新颖性以及尚可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实用、具有特色的改进意见或建议。3、师评:坚持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不同的方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善于捕捉学生作品的亮点加以表扬。4、拓展练习请同学们试一试,设计一个不仅能放一张照片,还兼有其

10、他功能的相架,让学生画出设计图纸,并说说设计方案。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展示学生的风采,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不断地投身于新的创造活动中去。 二、创作我的笔筒 一、 教学目标1、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2、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制作笔筒的方法。学会泥条的衔接方法及笔筒各种部位的制作方法。3、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形状笔筒关键部位的制作方法。难点:不

11、同形状笔筒关键部位泥条的衔接。三、 课前准备1、 学校设一个陶艺室,按照陶艺制作工艺,分为学生操作室、准备室、烧窑室。学生操作室内设展柜6个,学生工作台24张,制陶工具24套;准备室内设拉坯机4台,和泥机1台,磨采由机1台,工作台2张,展柜6个;烧窑室内设窑炉1台,作品准备架2个,喷泵1台。2、 教师所需器材有:白板、录音机、图片、成品笔筒、石膏模子、电吹风、脱模剂、转盘、陶泥、制陶工具。学生所需工具:陶泥、转盘、泥浆子、制陶工具喷壶、刷子、工作服、抹布。3、 学生操作室贴有陶艺室学生管理制度、陶艺专业学生操作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使学生一进操作室便一目了然,如何使用工具及机器,如何评价自己的操

12、作成绩。四、“指导实践式”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准备器材1准备工具材料准备好教学设备,检查用具情况,指导学生穿好工作服。穿好工作服清点工具迅速按要求做好。导入新课2图片导言上一节课我们每人都设计了一张笔筒素描稿,课前教师选出一部分作品贴在白板上,同学们请看白板,你认为哪一幅伤口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同学们设计得都很好,比第一课的作品既新颖又增加难度,那么怎样才能制作成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制作方法。学生观察白板上的设计稿。学生选出最佳设计稿23幅。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产生制作的兴趣。利用学生自己的设计稿为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解演示5按作品的特点归纳分类

13、。针对每类作品,讲解演示制作方法。提出问题: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将大家的设计稿分成了四类,大家想一想,每一类设计稿有什么共同点?(可提问46名学生)同学们回答得十分正确下面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大家的答案:第一类,直筒型;第二类,装饰型;第三类,转折型;第四类,圆底型。第一类设计与第一节课制作的作品基本相似,按照第一课讲解的方法制作。第二类设计看上去比较复杂,大家仔细观察,坯体的主体与第一类相似,坯壁外面有复杂的装饰物,我们只需多抹泥浆将装饰物粘牢即可。第三类作品转折较多,教师教大家用一种新工具:电吹风。第四类作品底部是圆形,教师也教大家用一种新工具:石膏模子。(展示新工具,演示其使用方法,强调安

14、全作用步骤。)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认真观察,同学间可互相讨论:认真思考,按自己想象回答问题。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思考与自己的想象,从而提高自己观察、总能力。观看设计稿,回忆第一节课的制作方法。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观察实物,弄清操作方法。观察教师的演示步骤,形成自己动手制作笔筒的思路。学习新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记住操作要点。学生自觉思考问题,归纳总结作品的共同点。教师针对学生设计稿难点进行讲解演示,扫除操作障碍。利用新工具激发学生制作兴趣。划分小组1分小组,发工具按学生设计稿的类别,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发工具,强调安全使用方法。按设计稿的类别,自动组成小组,领取工具。培养劳动纪律性。学生操作30创作制作笔筒巡回辅导,播放录音。教师到学生当中及时指导、点拨。强调安全操作。指导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并鼓励学生改变设计稿,进行再创作。教师在巡回教导时,发现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面对面地指导,并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心。指导学生相互指点,相互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时,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提出:1、作品有弧度的地方为什么有裂纹?2、泥模为什么不容易取出来?利用提问,强调本课的学习重点。学生在乐曲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实践操作。学生操作时思维活跃,根据实际造型,主动改变设计稿,有创意地进行制作。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