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0223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编写:双辽一中张祖迁老师) 选择题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2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3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A创造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B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C与苏联结盟共同谋求世界霸权D希望苏联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后盾4新中国成立头四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充当的只是“配角”。但是,随后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就由“配角”转为“主角”,朋友越来越多。当时促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由“配角”转为“主角”的主要原因有 ()新中国政权的逐步巩固和国家经济的恢复“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指导周恩来等外交家的远见卓识及积极的外交活动社会主

3、义国家及部分亚非国家的支持A BC D5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6(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

4、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加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 D40届联大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答案和解析【答案】 1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外交方针的理解能力。据材料中“审查”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并对其内容废除或修改等,可知属于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另起炉灶”方面的含义,

5、A项符合题意。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其中B项最能反映这一点。而A、C两项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表现;D项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3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限定,这一时期的世界,已经形成了两大阵营,刚成立的新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而进行经济建设就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关键看新中国的实力,仅仅依靠苏联的力量,不可能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排除B;新中国不可能会谋求世界霸权,排除C;结合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排除D。4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头四

6、年是指从1949年到1953年,而转为“主角”的标志是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从而走向国际舞台,均是外交转化的原因。而“求同存异”方针出现于1955年,所以不能入选。排除,故选C。 5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的主要内容。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6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图片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图片可知是介绍万隆会议的状况。万隆会议是在印尼召开的,A项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国和印度首先提出的,B项错。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C项错。故选D项。7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从题干中“亚非各国”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判断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8解析:选C。题干强调的是运用“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范例,结合四个选项只有万隆会议的“求同存异”方针符合题干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