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透镜》课件1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962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透镜》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二、透镜》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二、透镜》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二、透镜》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二、透镜》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透镜》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透镜》课件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 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是观察世界的窗口,远在古代,天性好奇的人类就产生了认识宇宙的浓厚兴趣。他们特别崇拜眼睛,想像着把自己的眼睛延长,一天,大雨过后,李家瑞家的花花正趴在自己窝里的干草上,狗窝的上方是用透明塑料纸搭起来的,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透过积水的阳光照在狗的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小狗正享受着这份惬意时,突然自己的尾巴着起了火,疼得它上蹿下跳. 你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太阳,认识透镜,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到透镜吗?,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机上的透镜,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数码摄像机上的透镜,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投影机上的透镜,实物展台上的透镜,显微镜上的透镜,天文望远

2、镜上的透镜,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放大镜上的 透镜,中央厚,边缘薄,中央薄,边缘厚,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一、透镜,辨别下列透镜:,凸透镜( ),凹透镜( ),A B D,C E F,凸透镜的画法,C1,C2,主光轴,光心(O),2、透镜的画法:,凹透镜的画法,C2,C1,主光轴,光心(O),想一想,活动2: 将一束平行光线通过透镜,会怎样呢?,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活动3:,现在有两只大小相同的透镜,你如何区分它们呢?,你有什么方法

3、辨别它们?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讨论与交流,方法一:“摸” 。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方法二:“看”。通过透镜靠近课本观看课本上的字,看它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方法三:“照”。通过透镜对着太阳光照,看是会聚还是发散加以辨别。,方法四:“望”。通过透镜观望远处的景物,看它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加以辨别。,辩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二、焦点与焦距,O,(1)光心“O”: 透镜的中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主光轴:两个球面的球心和光心的连线,1、凸透镜的几个知识点,(3)凸透镜的焦点,O,F,F,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4、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 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4)凸透镜的焦距,O,F,F,f,f,b、两边的焦距相等。,a、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三、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 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 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 (F)。,F,虚焦点,F,活动4:,实验需要的器材:,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刻度尺、平行光源、白纸,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太阳光聚焦法:,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眼睛的度数等

5、于焦距倒数的100倍,即: D=100/f,信息快递:,注意:焦距f 采用的单位为m,一、透镜的分类:,学到了什么?,二、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1、主 光 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2、光 心(O),-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3、焦 点( 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 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4、焦 距( f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很多年以前,有一支探险队,在他们去南极的途中,遇到了特大的爆风雪。等到风雪停止天放晴

6、时,饥肠辘辘使他们想起生火做饭的事。但保管火种的探险队员发现,由于同暴风雪搏斗,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不知什么时候丢失了,在这天寒地冻、遍地冰雪、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的像“石头”一样,没有火种,这样的“石头”怎么吃得下呢? 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探险队员提出了“用冰取火”的主意,这种方法行不行呢?试一试再说吧!于是他们便七手八脚地行动起来了。 “成功啦!成功啦!”所有的探险队员都为重新获得了火种而欢呼起来。,动动脑:,请你说说他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其实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削冰令其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生火。”谁能用现代汉语描述它?谁又能解释其原因?,公元前2世纪,古人用冰凸透镜向日取火,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动动脑:,求助,星期天小明和爷爷一起做航模,看说明时,爷爷让小明到书房帮他把老花镜拿来,小明发现书房有两副眼镜,他该如何准确地拿对眼镜呢?,透镜除了我们这节课学到的作用外,还有其他作用吗?凸透镜除了我们今天做出来的几种成像情况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呢?请大家去思考、探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