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769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诗词曲五首复习教案李宁梅*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重点词词义。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5、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赏析背诵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 * 教学过程一、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2、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

3、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

4、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练习题(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出作者此时怎样的心情?(3)颈联用了什

5、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赤壁1指名朗读赤壁。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

6、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练习题(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诗句大意。参考翻译资料。4、练习题: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

7、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4)表明诗人舍身取

8、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四)水调歌头。 1学生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2解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

9、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

10、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现出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4、练习题(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3)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表达出词人怎样的情怀?(4)你还知道哪些咏月的诗句?(5)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

11、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学生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5、理解诗句大意。参考翻译资料。 6练习题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6)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二、默写这几首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