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第三学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346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第三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第三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第三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第三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第三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第三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 第三学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小石潭记第三课时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一、复习导入1.抽背课文。2.作者在文中有哪几种感情?明确:乐 忧 二、品味小石潭记,与柳宗元对话1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找出“乐”的句子)明确:(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似与游者相乐。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播放一首古筝乐曲)这首古筝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出示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

2、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 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明确:作者是被贬官到永州,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CS这首乐曲恰

3、到好处地表现了这种情感,与文章内容相吻合,选它作为朗诵配乐很好。3两组同学进行朗读品味。(一组同学读乐的片段,一组同学读忧的片段)4与柳宗元对话,进一步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为题与柳宗元对话,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出示例文,请学生朗读。宗元兄:你的小石潭记中,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啊。那儿有白玉般干净、清澈的小溪,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天上的鸟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宇下。清晨,当阳光开始照入竹林中,苍翠的竹子和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在一起,透过微微的晨光,在清风中随风飘拂。当阳光照在溪水中时,水波点点,闪烁着光芒,好像是金子发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

4、,斗折蛇行,溪中石块千姿百态,各色各异,这真是每个人心中所梦想的人间仙境啊!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如果是我,一定会好好地玩一番,尽情放松平日紧绷的神经。让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为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但是,此时此刻,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却仿佛成为了凄神寒骨之地,这与世无争的佳地在你看来似乎也成了寂寥无人、不可久居之所。甚至于你只是想把它变成一个记忆。看到你这样,我也有些难过了,我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想起了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我们可以学学他,将这山林中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当做一种享受,变成一种境界。不由得,我又想起了苏轼,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让人们学会了以一颗平常心去

5、坦然面对生命中的波折和坎坷。我们能不能也从中领悟到一点豁达和豪情呢?也许,我们还可以想想范仲淹。我们可不可以也学着用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呢?不再为了心中的愤懑而满怀愁肠。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然现在的你还不能为国为民做些什么,但是身处在这美景中,也依然可以忧其民、忧其君。正如龚自珍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盼望你早日驱散心中的阴霾,把酒临风,宠辱偕忘,长风破浪,直济沧海!学生分组讨论与柳宗元对话可以说些什么,怎样说才是心灵上的交流。每组选代表当堂口头作文,其他学生评价。老师给予引导鼓励。三、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1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

6、典乐曲,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小石潭记是(让学生补充)2柳宗元怀才不遇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哪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四、课堂练习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填空。1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 ”呼应,又为下文的“ ”埋下伏笔。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 ”和“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明确: 1.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

7、步 潭西南而望教小石潭记时,我做了以下尝试:选准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了这个环节“画小石潭”,让学生展开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二、以“音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柳宗元的情感。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美妙的景观,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独忧愤之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因此,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去品评:这段乐曲表现怎样的感情?它与课文思想内容相吻合吗?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在这里,音乐成为了一个媒介,在时缓时疾的古筝乐曲声中,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独的身影,触摸感受到了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音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