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341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赏析三部曲,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 酒 (其五),陶渊明,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读准字音 划出节奏 说说内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 酒,陶渊明,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

2、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傍晚、近黄昏的时候。,人类聚居的地方。,【注释】,构筑居室。,如此,自得的样子,结伴回家,人生的真正意义,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作背景,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3、、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陶渊明简介,情感理解:,猜猜看,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他的诗歌里会写些什么内容? 读读诗歌,说说你从本诗中,感悟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那句(那个词)看出来的。,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在人境 无车马喧,思考讨论

4、,果,心远 地自偏,因,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尔:这样。心远:心境高远。,2、“此中有真意”中“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呢?,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诗歌的主题:,诗歌通过对优美的山水田园

5、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3、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心远”,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本句创设了

6、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思考讨论,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山间夕阳,

7、飞鸟归林,1、第1.2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宁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2、第3.4句用自问自答得方式表现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3、第5.8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诗人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4、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以刚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内容小结,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

8、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思考探究,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

9、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A,A,A,A,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

10、又迷惘的情形。,B,B,B,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B,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11、,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读准字音 划出节奏 说说内容,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 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行 路 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12、沧海。,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名贵的菜肴。羞同“馐”,(zn)金酒杯。,【注释】,(d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直:同“值”,(zh)筷子,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叉路,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渡过,大海,理解内容,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

13、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

14、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1.联系写作背景和诗歌体裁,猜猜看,这首诗中,诗人会表达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归结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情 感变化,行 路 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写器皿贵重 写酒馔佳美 “斗十千”“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 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 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可 见“巧铸灵运”之妙。,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

15、哀情。,行 路 难,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苦闷、抑郁、悲愤,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 路 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行 路 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16、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行 路 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忧虑、焦灼不安、迷惘。,行 路 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qu的典故,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