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辛玉芬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332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辛玉芬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辛玉芬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辛玉芬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辛玉芬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辛玉芬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辛玉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辛玉芬(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3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 二、互助质疑。(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自由朗读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山

2、奇水异。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奇山异水。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教师明确。3、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板书:由景生情 因情明志: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二)、体会感受志趣美解答辅助:比较下列两组景与本文景的异同(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

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解析:“蒸”表示洞庭湖面积之大,“撼”表明波涛气势之盛,此景带给作者的是想要有所作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思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带来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示的是神仙般悠闲的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给人的是宁静、安详,是闲居山林的归隐之意。所以,不同的景所触发的人的情感是不同的,而不同心境的人面对同一景亦会生发不同的情。吴均仕途失意,更有当时的环境作背景,面对此景自然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

4、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产生了归隐之意。(三)、研读最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学生思考,教师明确: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三、巩固拓展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吟诵山水诗文)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青

5、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四、总结提高: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3、写读后收获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吴均 水清 静态 夸张异水 水急 动态 比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高山 静态 拟人 视觉 寒树 奇山 泉声听觉 鸟鸣 蝉叫 动态 对偶猿啼共性意见:应加强学生在课上的朗读训练。个性意见:看视频朗读,强化情景朗读。教学反思:1、采用朗读法,在各种朗读中,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主旨。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2017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