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261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的意义,重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2. 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教法: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

3、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

4、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韩愈、伯乐与马的知识。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伯乐识马的视频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

5、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二、作者及背景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写作背景韩愈初

6、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解说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三、诵读1.动画朗读2.图片欣赏3.自由朗读,读 准 字 音祗zh 槽枥co l 石dn 骈pin 策csh一食或尽粟一石S s食马者不

7、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四、疏通文意1.难点词语辱:受屈辱骈:两马并驾,一同称:著称一食或:吃一顿 有时 能:能够 是:这才美:才能和美德见:“见”通“现”等: 等同安:怎么策:用鞭子打道:正确的方法材:通“才”,才能 执:拿着临:面对其:语气词,表示反问2.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里辱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而著称。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能吃完一石粮食,可是喂马的仆役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可是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

8、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要求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词语梳理文段一: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的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辱辱没 骈一同 称著称虚词: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文段二:实词:一食顿 、餐 食马者通“饲”,喂才美才能 外见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 常普通的虚词: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9、 是这种,作代词 安怎么文段三:实词: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尽竭尽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虚词: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五、课文分析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也归纳全文全文共151字,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六、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10、的字、词,理解句子的含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意思: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等:同等。安:怎么(反问词)意思: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够自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道:正确的方法。材:通“才”意思:用鞭子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 难道,表反问语气其: 恐怕,表推测语气意思: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2、食马者是怎样对待千里马的?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食马者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千里马?其真不知马也。七、布置作业造成韩愈一代人怀才不遇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纪,你觉得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