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58206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的调查报告导语近年来,我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非常重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以至党和政府把媒介纳入权力运作体系,把媒介变成有限公共资源,把批评报道变成民主化进程的内容。所有这些无疑提高了媒介的社会作用和地位,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个交互作用的问题。比如:从公共性方面,媒介可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它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前者的意义具有一种权力背景,体现和彰显了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因此,重要的媒介批评、监督都是上级党委、政府认可的,是一种政府权力、态度的转化。从另一方面讲,把它纳人到一般意义上的媒介舆论监督,政府可进可退,减少了政府的压力。从制

2、度层面上讲,政府把媒介批评纳入到一种治理技术,无疑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在以往,传媒只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无从谈及公众舆论。现在把媒介纳入到社会治理的权力过程中,很自然地显现出它的公众批评的形象威力,为党和政府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舆论平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当下的新闻媒体可以说正在成为公众精神、公众意愿的代言人。引言自从现代传媒产生以来,我们往往总是焦虑大于欣喜,抽象的茫然多于具体的应对。然而大众传媒到底产生了怎样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是大家应该关注与研究的。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对媒体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一关于大众传媒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影响的报告总结一受众接触三大主要传媒的总体情

3、况从调查数据来看,在受众的生活中占主要外置的媒体是电视。电视是接触最多的媒体,其次才是网络和报纸杂志。这可能是电视的普及率比较高,电视普通人们的家庭生活。而且,更信任电视里提供的信息,是电视在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方面要强于其他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经很快的被大部分受众接受,尤其在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接触的频率仅次于电视。调查显示,网络是青少年在学习和休闲时快速获取信息的首选。这说明,网络为青少年寻求信息提供了更便捷,更便捷快速的途径。关于网络的使用情况,有明显地区和年龄差距。发达城镇明显多于农村乡镇。在农村,网络的使用主要集中在10到30岁的人群。报纸杂志可以说是“没落的

4、贵族”。这一传统的平面媒体由于受到几大新兴媒体的冲击,关注度已跌至第三位。越是发达的地区,在受众中被关注的比重就越小。但是,他只是“落寞”,当却仍是“贵族”。一些好的报纸杂志仍受受众的青睐二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任度、接受度、认同度从调查数据来看,受众接触传媒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松”,这个比例占50.6%其次才是“获取信息”(28.5%)和“学习需要”(17.0%),为了“打发时间”和其他的站很小比例,分别为1.3%和2.6%。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任问题是关于受众对什么内容、什么形式提供的、谁提供的、信任度多大的问题的探讨。调查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受众认为现在的媒体比较虚伪,其中专家学者收到的信任程度

5、最高,比例高达51.7%,媒体工作者受到信任的程度(11.1%)比学生对官方(19.2%)和老百姓(25.8%)的信任程度还要低。工作者对此应进行积极地反思。电视比网络和报纸杂志受到更大的信任,网络杂志对此应进行反思,同时有所改进,以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关于媒体中广告词的可信问题。认为现在的广告词“让人易于接受”的占12.8%认为“过分夸大产品性能”的占57.6%,认为“不可信”的占22.5%,其它的7.1%。总体上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现在的广告的可信度不高。受大家欢迎的广告形式是“幽默搞笑的”,占37.1%,其次是“时尚流行的”“温馨感人的”“明星代言的”,“专家介绍”的只占7.3%不喜欢

6、广告的占42.2%。对于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受与认同,我们无法直接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媒体的报道是有价值的。然而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也并不一致,这也说明大部分人对大众媒体提供信息能够批判的认识,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譬如:关于媒体报道个人私生活领域的东西,大部分人表示不能接受。他们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关于媒体中名牌及高级楼宇的广告,大多数人可以比较理智的认识。他们认为广告存在一定的欺骗与夸大。关于媒体对暴力事件的报道,不少人认为能起到警示的大众作用,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媒体有些夸大,生活中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超过60%的人认为关于百里实践的报道不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7、。对于暴力行为的应对选择80%的人认为他们有“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关于媒体见义勇为与大公无私事件的报道,大部分人的态度比较中立。他们大多数认为不会影响大众或自己的的行为,还有一部分人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这一点上值得我们警醒,也许是应为宣传的力度还不够,也许是大部分人对这种价值观本身就不认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能是进步,大家不会盲目见义勇为,避免了发生一个孩子落水,导致一脸缠人落水的现象。对于媒体会影响受众哪方面的看法,有30.4%的受众认为大众传媒最能影响他们对娱乐生活的看法,其次认为影响他们对政治社会的看法的人占总比例的19%,认为影响他们价值观的也较多(17.5%),而认为会影

8、响他们的工作学习的最少(17.4%)。这说明受众的娱乐生活、政治社会、价值理想比较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这方面的辨别力和抗干扰历史相对较弱的。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大部分受众能自主地判断来自媒体的信息。对于我们预期存在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也一部分人明确表示会受影响,这应该引起注意。如一部分青少年面对暴力事件会选择“以暴制暴”或“找几个哥们摆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校园暴力的隐患是存在的。三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期待受众首先希望大众传媒应该提高知名度,最起码要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他们认为现在的大众传媒上也意味太浓厚,电视为了追求收视率,报刊为了追求发行量,很多内容很没有

9、品位,只是为了迎合一些人庸俗的娱乐。受众提出传媒应提高品位,即使是广告也应具有真实性。我国的新闻传媒有舆论监督的传统,并在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揭露社会弊端、纯洁党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党对媒体监督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美誉度。一项调查显示:“64.1的被访者表示,当看到社会上的不平事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有24.3的被访者在生活中遇到依靠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事实上,许多社会不良现象就是通过新闻曝光才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比如“西安宝马彩票案”被媒体披露后,使即开型彩票在全国叫停。一些私挖乱采、制假贩假、吃拿卡要、乱收费

10、乱罚款的“始作俑者”,往往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记者来曝光”,媒体一曝光,他们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这说明舆论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记者已成为公众心目中社会正义、公平的化身。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实现新闻正义的最本质手段,但是如何正确地进行舆论监督,实现新闻正义呢?要让被监督对象说话,使各方接近媒介的权利平等。媒体是社会的公器,被赋予了实现新闻正义的职责,而它并不具有法律和道德审判的功能,只是通过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公民平等地接近媒体来实现。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很强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明确自己在从事舆论监督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与

11、采访报道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舆论监督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它不可能代替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更不能代替党和政府。记者要做的只是敏锐地发现、忠实地报道事实,尽职尽责地代表受众采访发问,并且要让被监督者及时地回答受众欲知的问题。其实,我们的时代并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我们推崇的是什么样的偶像和英雄,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给社会做了一个良好而清晰的示范。该栏目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五年,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以人物典型报道为基础,通过评选“感动人物”的方式,起到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的时代精神

12、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作用。感动中国播出几年间,共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四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很多观众是含着眼泪看完节目的,他们说“感动中国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经典之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长春对该节目给予了充分肯定:感动中国令人十分感动,十个年度人物选得好,看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这个节目再一次证明,主旋律的节目,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

13、先进典型身上所显示的时代精神和风采,所体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见贤思齐”的示范作用。综上所述:正确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不仅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加大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同时要强化主导性舆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使他们的价值标准和人生选择影响社会公众

14、,激励后来人沿着他们的足迹去奋斗、去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配合政府解决好社会问题,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的崇高境界二、当媚俗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当电视成为我们时代各种声音的代言,普通观众只需要端坐于电视机前享受影像带来的“视听快感”(某种程度上观众的眼睛也成为了鱼龙混杂的各种思想观念的跑马地),学人需要警觉的却是“谁是话语的主体”,电视是在替谁发出这种声音,声音的内容构成、指向又是什么?米兰昆德拉在其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对“媚俗”做了深刻的研究。昆德拉解释说:“媚俗”就是描述那些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取悦最大多数人的心态”。要取悦大众,当然必须确认大家想要听什么,然后再把自己放到这种思想模式中

15、去,“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会被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感动落泪”。在探讨了何谓媚俗之后,昆德拉继续指出“大众媒介的美学不可避免地是媚俗的美学;随着大众媒介愈来愈多地向我们的生活渗透,媚俗也成为我们的日常美学和道德准则。”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电视作品,由于其创作机制的制约,同样很容易落入媚俗的陷阱,因为一切电视组织都本能地追求高收视率。这是由于商业电视是以广告收入为基础的,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广告时段的价格,在激烈的竞争下,更高的收视率理所当然成为商业电视台唯一的目标。对于商业电视台,与其说是在制造和播放节目,不如说是在制造收视率,有人开玩笑:“电视已经由一种节目企业蜕变为收视

16、率企业了”。国内电视媒体的改革尽管仍不彻底,但是以收视率论节目成败早已成为国内电视媒体的共识。原因很简单,收视率直接决定电视台的影响力、决定广告收入、决定职工的收入待遇。甚至有相当的电视工作者认为:收视率高的节目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某种意义上,我国的电视媒体也在变成制造收视率的企业。客观的说,用收视率标准代替某种意识形态标准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这标志着媒体从政治宣教工具向新闻媒介的本体回归。但是,收视率标准的弊端同样值得警惕:当电视编导们不是作为时代的“瞭望者”,而是仅仅为了观众的“喜闻乐见”而工作时,常常会落入媚俗的陷阱。从近几年风起云涌的选秀类节目到各种讲述隐私的“情感类”节目,媚俗在我们电视屏幕上大有蔚然成风的趋势。当然这也不足为奇,就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