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导学练习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189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导学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导学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导学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导学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导学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导学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 自主完成日期: 班组编号: 领导审核: 年级八学科语文主编人严德研讨时间班级课 题29满井游记课型自研新课课时第1课时目标导航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概括文章大意。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自主学习(词汇等基础知识点方面的检测题)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识记文学常识: 袁宏道,明朝著名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与兄弟袁宗道、袁中道并称“三袁”,又称“公安派”。鄙弃官场,淡与名利。课文曲折的表现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逸然情怀。 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

2、霈等人。“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为中坚领军人物,袁中道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文学主张:反对盲目尊古,主张通变。袁宏道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去伪存真,抒写性灵。袁宏道进一步指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缺点: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贫乏,风格轻佻。2、给括号前的字注音:燕( )地寒 花朝( )节 百步辄( )返 廿( )二日 若脱笼之鹄( ) 鲜妍( )明媚 如倩( )女之靧(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麦田浅鬣( )寸许 呷( )浪之鳞 罍( )而歌者,红装而蹇( )者 汗出浃( )背 曝( )沙之鸟 毛羽鳞鬣( )

3、恶( )能无纪合作探究:(本节课新知识点)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识记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2)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2、疑难句翻译。(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词类活用)译:(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倒装句、主旨句)译:(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译:探究二:整体感知课文1.整体通读和翻译课文,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3.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通过

4、哪些关键字词来表现季节特征?4.写作本文的缘由是什么?你能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5.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拓展延伸:课内自测I、试归纳文中满井春色体现在以下这些具体事物上有何特点? 天( )水(冰皮始解, )(静)山(为晴雪洗, )(静)柳条(将舒未舒, )(动)麦田里的麦( )(神奇的比喻)游人( ; ; )(有声有色)鸟鱼(悠然自得, )郊田之外有春,而未知也(主观感受)II、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官”指谁?“惟此官也”有什么意思?我学会了:我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有:教师评价家长督评签字学生: 自主完成日期: 班组编号: 领导审核: 年级八学科

5、语文主编人严德研讨时间班级课题29满井游记课型自研新课课时第2课时目标导航1.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2.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自主学习(词汇等基础知识点方面的检测题):课文翻译与文言词汇积累:1一词多义。(1)时:冻风时( )作 于时( )冰皮始解(2)始:冰皮始( )解 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 )无春 髻鬟之始( )掠(3)乍:波色乍( )明 冷光之乍( )出于匣也(4)得:欲出不得( ) 悠然自得( )(5)然:晶晶然( ) 然( )徒步则汗出浃背合作探究:(本节课新知识点)探究一:精读课文(空格不够,自

6、备纸另附答案)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4、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5、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6、作者由游满井春色,归纳出什么样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7、写作特点归纳:(1)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白描的写法?(2)抓住抓住了哪些事物特征,细腻地描摹勾勒早春的美好景致?(3)课文有何结构特点?9、全文理解与结构分层小结:第一部分(1)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 “ ”的

7、景象。第二部分(2)写郊游所见的满井 。第三部分(3)交代写作本文的 和写作的 。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课后习题) (一)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运用了很多的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也有的是以物比物,判别下列给出的句子类型。1.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3.如倩女之靧面而而髻鬟之始掠也 4.麦田浅鬣寸许 (二)1.背诵课文2.扩展阅读:虎丘记(袁宏道),与同桌或同学交流其内容并理解。虎丘记/袁宏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

8、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我学会了: 教师评价家长督评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