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日和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7849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日和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日和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日和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日和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日和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日和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日和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上蔡县华陂一中 程敏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连篇短文的主题表达,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月”“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过程与方法目标3强化通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4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情感与价值目标5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性格。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姮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2搜集有关描写月的诗句。3搜集巴金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一、导入新课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巴金在特殊

2、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姮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二、自学点拨(一)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

3、、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板书课可由学生自己查资料完成回答。教学过

4、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

5、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二)写作背景: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6、。(三)字词掌握:旸(yng):日出。浸(jn)姮(hng)娥,即嫦娥。皓(ho)月:明亮的月亮。(四)齐读课文,点将朗读。(五)引导自学:(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明确: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

7、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可由教师点拨完成,达到“知人论世”。生字词较简单,学生当即完成,可不留时间。文章短小,加强朗读。留时间给学生充分讨论,最后教师抽生订正,点拨完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明确: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4)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

8、生追求?明确: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5)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明确: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6)“月亮的光是死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7)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明确: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8)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

10、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意层的理解?明确: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

11、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教师小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三、课堂小结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论及巴金的散文创作,文学评论中所载姚春树的一段话能够引领我们更好地走进巴金的作品,他说:“对光和热的赞美,对生命力的赞美,对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赞美,对漫漫长夜的憎恶,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四组意象系列,这构成巴金散文忧郁热情的青春气息。四、拓展延伸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例:(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

12、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学生搜集并在课堂上交流。五、布置作业相应的资料练习。六、板书设计短文两篇巴金日月发光、发热冰冷、死光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死不如生轰轰烈烈、寒冷、寂寞(对光明的强烈追求)(对生者的期望短文两篇上蔡县华陂一中:程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