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教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7644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嘴杨巴公开课教案五、教学目标:1.领悟杨巴这个俗世奇人的“奇”之所在,探讨他的说话艺术;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3.活学活练,学会运用多样说话艺术。4.通过快速阅读课文,能够复述故事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更深刻地理解“好”,了解当时的社会和人的命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在学习新课前,给那家分享周恩来总理机智应答的二个小故事:一次,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

2、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同学们,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是不是很有艺术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和说话有关。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惑。(二)检查预习:1、走近作者:(大屏幕展示)2、教师出示课文生字词:(大屏幕展示)(指名读,订正,强调重点。生齐读两遍)小撮

3、cu 咯牙g 啪p 擀面gn 黏软nin 秫米sh 吓懵mng 内疚ji(三)整体感知:(讲述好嘴之“好”)快速浏览课文1.复述故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试着复述故事的情节。要求: 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文章刻画了好嘴杨巴和杨七这两个人,人物性格鲜明,请说说两人各奇在什么地方?(三)合作探究前后4位同学讨论:“好嘴杨巴”之好,好在哪里?1.从说话的难度看 :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 二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三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

4、“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2.从说话的妙处看:(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杨巴所说的这句话。(齐读)(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从这句话本身看。通过“不知道”和“不爱吃”两个关键词。既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又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从而也体现了杨巴说话的“巧”与“妙”。3、从说话的效果看:(请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它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使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

5、威名大振”。4.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教师小结:危难之间显身手。话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适时。作者有意把杨巴放在千钧一发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的确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效果。 (说明:这是文章的重点,力求使学生认识到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地看问题。) 四、深入理解评价“好”: 作

6、者在文中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你怎样看待杨巴的这张“好嘴”? (说明: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物在封建时代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杨巴的回答又是多么无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要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是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