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6316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式方程教学课题分式方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了解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能力目标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2.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教学重点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决.2.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难、疑点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 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

2、分式方程是如何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发现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较好,因此,本堂课“类比、化规”思想显得重要。应引导学生讨论分式方程的解法,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精选课堂练习基 础 题 有 广 度提 高 题 有 梯 度(习题适应全体学生)见过程(习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探究新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

3、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得到方程:_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观察发现得到这两种方程的区别在于未知数是否在分母上。未知数在_的方程是分式方程。未知数不在分母的方程是_方程。前面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分式方程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我们又将如何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 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如解方程:=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_,得100(20-v)=60(20+v)解得 V=_.观察方

4、程、中的v的取值范围相同吗? 由于是分式方程v_, 而是整式方程v可取_实数。2、你会从中得到启示,寻找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解方程+=2师生共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得3(3x1)+2(5x+2)=62(4x2).(2)去括号,得9x3+10x+4=124x+2,(3)移项,得9x+10x+4x=12+2+34,(4)合并同类项,得23x=13,(5)使x的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23,x=.3、讲解新课,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师刚才我们一同回忆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分式方程. 例1解方程:=.(1)师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像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

5、分母呢?.师同学们可以接着讨论,方程两边同乘以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师(赞赏)那么这个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呢?.师生共析方程两边同乘以x(x2),得x(x2)=x(x2),化简,得x=3(x2).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且是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再往下解,我们就可以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解出x.即x=3x6(去括号)2x=6(移项,合并同类项).x=3(x的系数化为1).师x=3是方程(2)的解吗?是方程(1)的解吗?为什么?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说法).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相信同学们也能用同

6、样的方法解出例2.4、例2解方程:=4解:方程两边同乘以2x,得600480=8x解这个方程,得x=15检验:将x=15代入原方程,得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所以x=15是原方程的根.师很好!同学们现在不仅解出了分式方程的解,还有了检验结果的好习惯.我这里还有一个题,我们再来一起解决一下(先隐藏小亮的解法)5、议一议解方程=2.(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到同学中去指导,发现有和小亮同样解法的同学)师我们来看小亮同学的解法:=2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3,得2x=12(x3)解这个方程,得x=3.师它是不是原方程的根呢?师它是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根吗?.师为什么x=3是整式方程的根,

7、它使得最简公分母为零,而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呢?同学们可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师很好!分析得很透彻,我们把这样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增根.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这样解?或采用什么方法补救?.师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师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每一步的变形都符合等式的性质,解出的根都应是原方程的根.但在解分式方程时,解出的整式方程的根一定要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小亮就犯了没有检验的错误. 6、.回顾,总结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比较)

8、师同学们可根据例题和练习题的步骤,讨论总结.师生共同总结解分式方程分三大步骤:(1)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应舍去.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才是原方程的根(板书).7、应用,升华1.解方程:(1)=;(2)+=2.分析先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几个步骤,然后解题.(教师到学生中观察指导)解分式方程:=;分析强调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一去分母;二解整式方程;三验根.8、.课时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很活跃,一定收获不小.你学到了什么?9、.课后作业习题3.7.活动

9、与探究若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_.过程首先增根是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时整式方程的根,但却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师生共同完成解、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则此增根必使3x9=3(x3)=0,所以增根为x=3.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3(x3),得3(x1)=m2.根据题意,得x=3是上面整式方程的根,所以3(31)=m2,则m=.师生共同完成中等生回答(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简单.解分式方程时,我认为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去分母也比较简单.)生x(x2)同座讨论,举手回答是不是原分式方程(1)的解,需要检验.把x=3代入方程(1)的左边=1,

10、右边=1,左边=右边,所以x=3是方程(1)的解(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完成,然后再共同解答)学生在练习,二人上台板演生把x=3代入原方程中,使方程的分母x3和3x都为零,即x=3时,方程中的分式无意义,因此x=3不是原方程的根.生x=3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生在解分式方程时,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才得到整式方程.如果整式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它就相当于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零,不符合等式变形时的两个基本性质,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必将使分式方程中有的分式分母为零,也就不适合原方程了生还是要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解出整式方程的解后可用检验的方法看是不是原方程的解生不用

11、,产生增根的原因是这个根使去分母时的最简公分母为零造成的.因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前后排为一组讨论(生解)二位学生上讲台板演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x(x1),得3x=4(x1)解这个方程,得x=4检验:把x=4代入x(x1)=43=120,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4.(2)+=2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2x1),得105=2(2x1)解这个方程,得x=检验:把x=代入原方程分母2x1=21=0.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一名学生上台板演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

12、(x+3000),得9000(x+3000)=15000x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4500检验:把x=4500代入x(x+3000)0.所以原方程的根为4500生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生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生我又一次体验到了“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又进一步认识到每一步转化并不一定都那么“完美”,必须经过检验,反思“转化”过程.(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3.4.2 分式方程(二)一、提出问题分式方程定义二、探求分式方程解法例1解方程=例2解方程=4三、议一议小亮的解法对吗?四、想一想解分式方程一般步骤1.去分母2.解整式方程3.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