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6302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新华中学 阎志敏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全等三角形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贯穿于整个初中的教学。几何变换与全等相结合,使得全等变幻莫测,充满挑战。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材、教法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性质应用的基础,也是各种全等变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是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基础,更加注重与图形的结合,体现几何图形的美。课前设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第一动力,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ASA”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

2、是否全等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经历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提高分析、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 ASA,”难点:探究出“AAS ASA ”以及它们的应用学习方法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熟悉了探究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过程及方法,但对于图形的变换及复杂图形的分离还是存

3、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不断地经验积累。教学设计及目标:课前准备:电脑多媒体PPT演示设疑导入:在暑假的一天,小明不小心将家里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为了不让妈妈发现,他想自己去配一块一样的回来,但是玻璃太大了,他只能拿一块,应该拿哪一块儿呢?你能帮助他一下吗?目标: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知探究:1、尺规作图:如图,作使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作图,体会动手的乐趣,规范基本作图,引发思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理论相结合2、(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定理: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简称“ASA”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注意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强化定理

4、应用格式及环境。学生有前面的应用基础,接受较易3、实战演习一:(1)课前解疑,实践应用:应拿第3块去,为什么呢?(2)如图,O是AB的中点, 要使通过角边角来判定OACOBD,需要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A、A=B B、AC=BD C、C=D D、AC=BD设计意图:熟悉定理的应用环境,关注隐含条件,找准应用目标(3)如图,海岸上有A、B两个观测点,点B在点A的正东方,海岛C在观测点A的正北方,海岛D在观测点B的正北方,从观测点A看C,D的视角CAD与从观测点B看海岛C,D的视角CBD相等,那么点A到海岛C的距离与点B到海岛D的距离相等,为什么?设计意图:熟悉定理的应用环境,关注隐

5、含条件,找准应用目标(4)如图,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求证:BE=CD设计意图: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利用幻灯片展示,根据已知条件将复杂图形分离,注重分析方法,采用分析法,从结论入手,逐渐向已知转化,向学生传递数学思想方法,达到能力提升。4、深入探究:如果在和中,那么与全等吗?(设计意图:改变条件,综合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灵活转化,为推论做铺垫)5、推论:三角形两角及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简称“AAS”(设计意图:提醒注意定理的应用条件,关注与定理的区别)6、实战演习二:(1)观察下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它们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设

6、计意图:面向全体,巩固基本模型(2)如图:在ABC和DBC中,ABC=DBC,BAC=BDC,P是BC上任一点。求证:PA=PD设计意图:按照几何证明的思维习惯,综合分析问题,并综合运用全等的判定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遇困难迎难而上,积极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我们共同看看学习到了什么1. 我们研究了哪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 到目前为止,我们有哪些方法判定两三角形的全等关系?3. 在定理应用过程中,当图形比较复杂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明确图形信息呢?设计意图:以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知识总结,互相补充,强调基本模型归纳,并解决实际问题。分层作业:1、书后练习(面向全体,完成基础落实) 2、实验班练习(面向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课后反思: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这部分知识接受相对容易,学生初步具备了从较复杂图形中分离图形的能力。学生对于图形的探究还是充满激情,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及应用。本设计以重点强调思维方法为主,注重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