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6263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教案学科 心理学 任课教师 龚晓慧 上课班级 14级3班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功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法领会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利用感知觉规律进行幼儿园的教学【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教学难点: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学法指导】讲授、讨论【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1课时感觉和知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带有主观性。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

2、是获得知识的源泉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三、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种类:(1)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2)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人际关系知觉)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1、定义2、感受性变化规律(1)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2)适应:连续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感受性钝化和锐化。(3)对比: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的现象。

3、(4)感受性与训练(敏感化):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的成为对象,其他成为背景;(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一、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1)视觉敏锐度:在幼儿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在提高(2)辨色能力:初期能辨认红黄绿蓝等基本色,中期能辨认间色,晚期能调色。(二)、听觉(1)纯音听觉:在幼儿期间,纯音听觉的感受性不断发展,这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及音乐游戏促进其发展。(2)言语听觉:通过言语交际和语言教育,到了幼儿晚期基本能辨明本族言语的各种语音。“重听”现象是言语听觉的缺陷。(三)触觉二、

4、儿童知觉的发展(一)空间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方位: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能能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七、八岁能辨别相对左右。距离:对熟悉的物体可以分出远近,幼儿的透视原理掌握不好。形状:小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中班:半圆形、梯形;大班:菱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二)时间知觉:幼儿初期已有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但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还不了解。幼儿晚期,可以辨别“大前天”、“大后天”,但还不能准确运用一些时间词语。三、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一)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 观察

5、的目的性2、 观察的持续性3、 观察的细致性4、 观察的概括性(二)、儿童观察力的培养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 激发观察的兴趣3、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4、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附:板书设计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带有主观性。二、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种类:(1)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2)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三、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一)儿童观察力的发展5、 观察的目的性6、 观察的持续性7、 观察的细致性8、 观察的

6、概括性(二)、儿童观察力的培养5、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6、 激发观察的兴趣7、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8、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教学反思】第二节 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记忆概念、种类、表象,掌握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掌握记忆过程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记忆方法,实际运用到现实学习中来【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转化;记忆过程的分析教学难点: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学法指导】讲授、讨论【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第1课时导入:复习上第一章的内容、心理实质新授: 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 1、 在举例的基础上讲解记忆的概

7、念、总结出定义、用课件展示概念: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2、 记忆的作用: 在学生列举实例的基础上总结,记忆的作用出示课件记忆在人的知识掌握、经验的积累、智慧的发展、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记”和“忆”的关系: “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不会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也就是“记”得不好。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画家、建筑师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表演艺术家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内容数学家、思想家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动作为内容运动员种类

8、概念适用人群 (课件展示特点:先出示种类,然后是讲到那种记忆时出示那种记忆的概念,这样避免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成三种:(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0.252秒钟以内的记忆。(2)短时记忆: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即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一分、识记后立即再现、再现后就不再加以保持。贮存信息的数量是72个组块。(3)长时记忆:指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模式图 复习 输入的信息 注意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遗忘课堂练习: 呈现词单:狗桌子狼楼房椅子茅舍房子猫被试如何回忆?狗狼猫桌子椅子房子楼房

9、茅舍三、记忆过程的分析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一)识记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环节。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也称不随意识记。这类记忆是最大量的。它的特点是不易疲劳,但有很大的被动性、偶然性和片断性。有意记忆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又称随意识记。它具有主动性特点,适宜完成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识记任务,是学习活动最主要依靠的识记类型。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这种识记的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容易遗忘,

10、但准确性高、使用面广,仍是识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种类。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这种识记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又往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因而提高了识记的效率和巩固性。(二)保持保持是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二环节,是实现回忆的必要前提。1、遗忘及其规律保持和遗忘是一对冤家对头。你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回忆起来,就是保持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了,就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

11、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2、遗忘的种类(1)暂时性遗忘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恢复(2)永久性遗忘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就已消失。(三)回记回记是对头脑中保持事物的提取过程。这也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1、再认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

12、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人们往往以为不能重现识记过的事物就是遗忘,其实,能识别再度出现的事物,也是回忆。2、再现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回记,如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记学过的内容。附:板书设计一 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种类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成三种:(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三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一记忆的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二)记忆的持久性(三)记忆的正确性(一)记忆的

13、准备性二、记忆表象及其特征(一)什么是表象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二)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 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与发展(略)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容易记容易忘、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以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记忆不精确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的问题及教育措施、有意性差,影响记忆的效果、不会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偶发记忆、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四、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的效果、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培养幼儿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理组织复习附:板书设计一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容易记容易忘、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以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二幼儿记忆的培养1 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的效果、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培养幼儿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理组织复习【教学反思】第三节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想象概念、种类2、掌握幼儿期想象发展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领会想象在解决问题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