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在身边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956184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性教育在身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党性教育在身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党性教育在身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党性教育在身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党性教育在身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性教育在身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性教育在身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党性教育在身边(党课教育学习体会) 党性教育在身边原曲尺乡党委书记以亲身事迹讲党课二、在平凡中感受无私奉献。50年,郭老参加了工作,那时候为党工作“只有饭吃,没有工资”。郭老作为土改工作队员被安排到深山老林工作,那时候当地的土匪武装没有解除,地主还没有完全打倒,工作非常危险,但是郭老没有畏惧,更没有怨言,因为“我是凭着对党的忠诚,凭着对党报恩来工作的”。郭老与群众同吃同住,宣传革命,在土改和打倒地主的过程中,多次受到生命的威胁,但郭老没有退却,终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顺利完成了土改,打倒了地主。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斗中,各条战线都积极开展扩军宣传,虽然有部分人不理解,但大多数群众

2、还是积极响应,抱着对党的忠诚,许多妇女都主动送夫参军,用郭老的话说“只有落实的工作,没有落后的群众”。三、在艰难中体会艰苦奋斗。1964年,郭老来到了曲尺乡生产队,当时工作相当艰苦,要求“不吃肉、不吃鱼,只吃饭”。由于曲尺乡三面靠山,一面被湘江环绕,经常被洪涝侵蚀良田,加上郊区政府的重点放在三个蔬菜队,导致曲尺农业十分不景气,多次受到市领导批评。郭老来了之后,生产队实行了四改工作,郭老以公社为家到基层与村民一起参加劳动,过着“白鹭西山鸟喳喳,今夜不知宿谁家”的生活,一年365天不能回家,就连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也只能呆在生产队,因为人们常说“八月十五,人吃月饼,虫吃禾”。到79年,曲尺乡的粮食产量

3、终于超过了亩产1000斤。三十多年在农村工作,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风里来,雨里去”。四、在发展中目睹先锋模范。几十年风雨,几代人奋斗,曲尺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惜日那落破的小山村,如今已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2004年曲尺6个村全部成为了小康村。郭老80年退休了,但是他人老,党性不老。他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家人住的是一室一厅的房子,用的是三十年代的老家具,吃的是自家耕种的粮食,家里稍微好一点的家具就只有一台电风扇。但是,郭老从不向政府伸手,从不向党邀功,只做党的帮手,不添党的负担。同时,郭老还凭借自己受人尊重的威望和自己的高尚情操,经常帮助政府调解村民矛盾,维护

4、社会稳定,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余热,对党忠诚一生,奉献一生。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江泽民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反复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接着又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总结了20世纪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明确地提出了指导21世纪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从时间这根纵轴来看,“三个代表”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

5、揭示了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实质;从时间这根横轴来看,“三个代表”立足于经济、文化、政治三大社会支撑点上,科学地概括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全部内涵。通过这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学习紧迫性。一、把握“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三个代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体现了这个有机整体中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

6、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最终是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是为人民谋利益。“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所以,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所在。“三个代表”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坚持对精神文化领域的领导,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7、方向。只有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才能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使广大人民获得全面的发展,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足,又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充实和健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

8、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现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体现就是要大力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新的历史条件下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 首先是要处理和解决好当前党群、干群矛盾的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诸如以权谋利、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切实关心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未能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难处和所需的帮助时刻装在自己的心里等。解决这类问题的

9、主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否则,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要以制度建设来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健全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来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并且使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从而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做到依法治党、依法行政。总之,处理好党群、干

10、群关系,使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和谐,是发动群众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其次要处理和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真正长久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改革开放20多年 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和过去相比较,国强民富现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性,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绝对差异以及相互在增长速度上的相对不平衡的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等。实际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如何促进

11、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本来就还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都不可能没有代价,但是,我们决不能以相当一部分人陷入相对贫困作为它的代价。因为我们的党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处理好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协调经济增长和其他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既不损害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又要能够妥善解决好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使效率和公平达到统一。再者,要处理和解决好不同收入群体的利益关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

12、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如今涵括了更广泛的群体。不同的群体不仅出现利益的分化,而且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特别是有既得利益集团正在逐步形成的趋势。另一方面,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数量较大的人群已经形成了如今倍受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在收入水平、生活条件和自身素质等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弱势,陷入相对景况较差。这是整个社会,特别是政府必须给予积极帮助和扶持的一个群体。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

13、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坚决反对和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总之,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在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和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

14、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现阶段就是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语重心长地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坚持”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整体:坚持与时俱进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与时俱进,既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安排要体现时代性,把握

15、规律性,赋予创造性。实践永无止境,认识的深化也永无止境,因此,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万古常青;反映与时俱进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我们学习十六大报告,就是要学习和掌握与时俱进的精神,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把我们所做的事业推向一个新台阶。坚持党的先进性。一个政党为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条件,但归根到底依靠的是本身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先进性从来就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什么抽象的或不变的。党要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坚持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都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而坚定不移地把我们党创立以来始终坚持的立党为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集中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十六大报告中还强调指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上,我们党必须以高度的自觉,实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这样一条关系全局的战略方针。围绕这条战略方针,要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