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常识第一册教学计划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6155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常识第一册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常识第一册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常识第一册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常识第一册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常识第一册教学计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册社会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

2、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家庭生活;第二单元为学校生活;第三单元为家庭周围的社会。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四、教学目标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对家庭、学校和家庭周围的社会有一个简单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学校、融入社会的能力。基本理念: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五、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时间学习内容第一周至第五周第一单元第六周至第十一周第二单元、期中考试第十二周至第十九周第三单元二十周之后复习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