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6146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学案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1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说出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说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3.知道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二、学习重、难点: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其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三、学习过程(预习教材P78 P80,找出疑惑之处)一、基本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 、 、 、 和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为: 、 、 。二、糖类1糖类的化学组成糖类是由 、 、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2糖类的分类糖

2、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几类。(1)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如 、果糖。(2)双糖:由1 mol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分子的糖,如 、 。(3)多糖:由1 mol水解生成许多摩尔单糖分子的糖,如 、纤维素。思考题1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分子通式为Cn(H2O)m。那么是否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机物都属于糖类?三、几种重要的糖类1葡萄糖和果糖(1)分子结构葡萄糖的结构式为 ,官能团有 和 (醛基)。果糖的结构式为 ,官能团有 和 (羰基)。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为 ,但结构不同,它们互为 。(2)物理性质:葡萄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3

3、)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与新制的Cu(OH)2反应反应条件:加热至沸腾。反应现象: 。该反应常用于医疗上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中葡萄糖的含量。银镜反应反应条件:碱性条件、水浴加热。反应现象:试管内壁产生光亮的 。2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都是 ,但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水解产物也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特别提醒因为相同的分子式或通式可以代表不同物质,所以用分子式或通式书写糖类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标明糖类物质的名称,以示区别。3淀粉和纤维素(1)分子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为 。(2)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淀粉的特征反应:淀粉遇碘(I2)变蓝,可用于验证淀粉的存在。思考题

4、2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通式相同,结构不同,那么它们是否是同分异构体?知识点一、基本营养物质人体必需六大营养物质为_、_、_、_、_、_,而_、_、_被称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有相同的_,但它们的_不同,是不同的物质,它们互为_。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中的n值_,二者_同分异构体。知识点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特征反应试管中有_生成葡萄糖在_、_条件下,能与_反应析出银;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与_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_。应用上述反应可检验葡萄糖马铃薯切片变_色常温下,淀粉遇碘变_色试管中鸡蛋白变_硝酸可使蛋白质变_,称

5、为蛋白质的_,常用此鉴别部分蛋白质。蛋白质也可通过其烧焦时的特殊气味进行鉴别2.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加热35 min后实验现象:_。解释: _ _。(1)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C12H22O11H2O_蔗糖 葡萄糖 果糖(C6H10O5)nnH2On_淀粉(或纤维素) _(2)油脂的水解反应酸性条件油脂水_碱性条件皂化反应油脂水_,此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肥皂。(3)蛋白质的水解反应蛋白质水_迁移应用1医院里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方法是在病人尿液中加入CuSO4和NaOH的混合溶液,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A脂肪 B葡萄糖 C乙酸 D蛋白质2鉴别蔗糖和

6、葡萄糖溶液,最好的试剂是()A金属钠 B新制Cu(OH)2悬浊液 C单质碘 D稀硫酸3某学生做蔗糖的还原性实验,取4 mL 0.5 molL1的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将它们混合后滴入1.0 mL 10%的蔗糖溶液,加热煮沸,结果没有看到砖红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A蔗糖浓度太浓 B加热时间不够CCuSO4溶液不够量 DNaOH溶液不够量4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B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C它们都是糖类,化学性质相同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

7、,而纤维素不能5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A青苹果中只含有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有糖类不含淀粉C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6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实验方法是()A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CO2和H2OB放入银氨溶液中微热,都不发生银镜反应C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D分别放入稀酸中煮沸几分钟,用NaOH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都生成砖红色沉淀7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8国际著名血液学杂志

8、BLOOD刊载了一条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致病元凶蛋白质Shp2。下列关于蛋白质Shp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高分子化合物B它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C是天然蛋白质,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D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滴加浓HNO3不发生颜色反应,灼烧时没有任何气味重难点一 几种糖的相互关系重难点二 淀粉的水解1原理淀粉在20%H2SO4的作用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其水解过程为(C6H10O5)n C12H22O11 C6H12O6。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2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情况现象A现象B

9、结论溶液呈蓝色未产生银镜未水解溶液呈蓝色出现银镜部分水解溶液不呈蓝色出现银镜完全水解特别提醒(1)淀粉的检验,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NaOH溶液反应。(2)因反应是用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的溶液必须呈碱性,所以应先中和再检验。重难点三 油脂与矿物油的区别物质油脂矿物油脂肪油组成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多种烃(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含饱和烃基多含不饱和烃基多性质固态或半固态液态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油兼有烯烃的性质)鉴别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不变浅特别提醒在进行植物油

10、和矿物油的鉴别时,不要使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为植物油和矿物油中都可能含有不饱和键,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重难点四 酯和油脂的区别和联系酯油脂结构特点由酸与醇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物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化学反应水解水解、氢化联系油脂是一类特殊的酯注意事项(1)酯的范围广,它是由有机酸和醇或无机含氧酸和醇酯化的产物,而油脂只能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的产物。(2)“酯”和“脂”的意义不同,不能混用,酯是烃的一类含氧衍生物;脂是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脂是酯中的一部分。重难点五 “颜色反应”与“焰色反应”的比较名称颜色反应焰色反应原理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某些金属的性质变

11、化类型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应用鉴别部分蛋白质鉴别某些金属元素重难点六 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的常用方法1检验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验,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等。2检验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沉浮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还是大。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酸苯与苯等。3检验有机物燃烧情况如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数无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可鉴别乙烷和苯);燃烧时的气味(如鉴别聚氯乙烯、蛋白质)。4检验有机物的官能团思路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常用的试剂与方法见表:物质试剂与方法现象与结论鉴别饱和烃与

12、不饱和烃加入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不饱和烃鉴别苯与苯的同系物加入酸性KMnO4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苯的同系物醇加入活泼金属钠(或加入乙酸、浓硫酸加热)有气体放出(或有果香味的物质生成)羧酸加紫色石蕊试液(或加Na2CO3溶液)溶液显红色(或有气泡逸出)酯闻气味(或加稀硫酸)有果香味(或检验水解产物)检验淀粉加碘水显蓝色检验蛋白质灼烧(或加硝酸)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或蛋白质变黄)由于课时有限,内容较多,设计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知道他们共同的性质,并能简单地加以鉴别即可。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活动和讨论为主。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6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把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