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高压氧舱治疗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946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节.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高压氧舱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节.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高压氧舱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节.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高压氧舱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节.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高压氧舱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节.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高压氧舱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节.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高压氧舱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节.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高压氧舱治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高压氧舱治疗高压氧舱,各种缺氧症的治疗设备。舱体是一个密闭圆筒,通过管道及控制系统把纯氧或净化压缩空气输入。舱外医生通过观察窗和对讲器可与病人联系。大型氧舱有1020个座位。 【原理】 氧气是由血液携带的,氧气进入到肺里就会立刻溶解到血液中,溶解的过程就像将一勺白糖放到水中很快就被溶解了。正常人的血液中所溶解氧气量与环境压力有关系,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只有1/5,所以人血里溶解的氧气很少,满足不了人体的需要。氧气容易进入到红血球中并随红血球移动而运输,溶解在血里的氧很少却非常重要。因为红细胞携带的氧气比溶解到血中的氧气高几十倍,所以正常人能满足运送氧气的吸氧量。如

2、高压氧实验:1956年荷兰的科学家实验。将小猪身上的血从动脉抽出后再从静脉注入盐水,然后放到高压氧舱中并加上三个大气压的氧气,小猪在这个高压氧舱中活了15分钟,把血重新输入到小猪的身上后它活的还是很好,小猪是靠溶解氧而继续活着的,科学家将此实验命名为无血液的生命。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人在高压氧舱中溶解在血液中的氧随着氧舱的压力增高而增加。在2个大气压的氧舱里吸纯氧后溶解在血里的氧气增加了14倍,而在3个大气压下就增加了21倍。 【适用范围】高压氧适用于以下疾病:煤气、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中毒,脑血栓、脑出血、脑外伤、神经炎,脉管炎、糖尿病坏疽、难愈合的溃疡,胎儿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急性

3、气栓症、减压病、高原病,突发性耳聋、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症。【护理人员职责】1.熟悉高压氧的工作特征,具有工作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认真细致。2.熟练掌握高压氧舱主要设备装置的使用及操作方法。 3.了解高压氧对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事故。 4.熟悉进舱前及入舱治疗中的注意事项。5.能进舱护理病人。 6.准确及时地填写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记录。 7.严格执行高压氧科(室)医师制订的治疗方案,不可擅自更改。 8.高压氧治疗前舱内应准备好治疗,抢救药物和各种医疗,抢救,检查用具。【治疗前的护理】1.入舱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病人明确治疗目的,消除紧张恐惧心

4、理,杜绝“幽禁恐怖反应”的发生。 2.入舱前应了解每个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案,主要常规检查结果和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禁忌症,防止发生治疗的副作用和意外。3.进舱前教会病人预防各种气压伤的基本知识,了解耳咽管通气方法。新病人及鼻塞者进舱前10分钟给于1%麻黄素或滴鼻净点鼻;教会病人开张咽鼓管的动作要领,如捏鼻鼓气法(又称Ualalvas咽鼓管吹张法闭嘴,用拇指、食指捏住鼻孔,用力向外做呼气动作,增加呼吸道压力,以张开咽鼓管口,使空气进入鼓室,平衡内外压力),做张口、吞咽等调压动作,可嘱病人升压时饮水、嚼糖果,并嘱病人在减压时不要屏气。4.进舱人员必须遵守氧舱医疗安全规则,严禁易燃易爆物品(如火柴、打

5、火机、酒精、油脂、万花油、清凉油、汽油、爆竹、电动玩具、发火玩具等)带入舱内。不宜穿戴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衣物(如氯伦、尼龙、晴伦、丙伦、毛织品膨体纱等)入舱,特别是纯氧舱和不能控制舱内氧浓度的高压氧舱,则只能穿全棉服装进舱,以防舱内起火爆炸事故发生。同时手表、钢笔、保温杯等物品也不宜带入,以免损坏。5.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对二便失禁或昏迷病员进舱前应妥善处理,并备好大小便器。为保持舱内空气干净无味,瘫痪及昏迷病人应经常擦洗皮肤、会阴、搞好口腔卫生,以减少不良气味带入舱内,进舱前应更换清洁专用鞋。6.进舱前不要饱食、饥饿和酗酒,一般情况下,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进舱。7.病人带处理导管入舱时,要检查导

6、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导管,使之不移位,不伸入体内或脱出,以防逆流。 8.舱内应备齐各种检查、医疗、护理所需的器具和药品,舱内常备药品应定期检查、更换,防止过期失效。9.治疗前检查有关阀门、仪表、通讯、照明、供气、供氧、通风等系统运转是否正常。同时调节好舱内温度,冬天要加热至18-24,夏天要预冷至28后才能进行治疗。 10.治疗前检查病人输液是否通畅,静脉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注意备足舱内治疗时所需用的液体和药物。舱内输液最好使用开放式输液瓶,以便于添加药物和避免减压时气体膨胀玻璃瓶破裂。【治疗中的护理】(一)加压过程中的护理 1.操作人员在开始加压或进行每项操作步骤之前,都应明确告知舱内人员,

7、如“开始加压,有什么不舒服”等。2. 掌握合适的加压速度,预防各种气压伤的发生。舱压升至0.16MPa之前,加压速度应缓慢,并不断询问病人有无耳痛。上述压力若能顺利通过,加压速度可稍加快;若耳痛比较明显,或昏迷病人和小孩在加压时燥动不安的情况,则应暂停加压;如调压仍有困难,耳痛无明显缓解,可适当排气降压,同时向鼻内点滴麻黄素,经上述处理疼痛消失,可再继续加压;若经各种努力,调压不能成功,应减压出舱。3.高压氧治疗的压力范围一般为0.2-0.3MPa。 4.从加压开始,升到规定压力所需的时间称为“升压时间”,如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加压过程暂停,接着又再加压到规定压力,此全部时间幸均应计入“升压时间”

8、内。 5.加压速率 常规治疗压力为0.200.25MPa,加压时间约需2025分钟。在加压的初期升压速度宜慢,加压至表压0.06MPa以后,只要病人可耐受,加压速率不限。加压过程中,特别观察昏迷病人的面部表情,有无鼻出血等情况。观察高血压病人有无头痛、头昏以及原有肺功能障碍或有呼吸浅弱的病人其呼吸频度和幅度的改变。(二)稳压吸氧过程中的护理1. 稳压时间也就是高压氧治疗时间。在整个稳压期间,应使舱压保持恒定不变,如出现舱压有升降时,应及时加以排气减压或进气升压,舱压波动范围不应超过0.005Mpa。 2. 面罩吸氧:大中型高压氧舱均用压缩空气加压,病人戴口鼻而罩吸纯氧。重危、昏迷病人采用一级吸

9、氧。面罩吸氧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正确佩带面罩,保持良好接触。要求面罩应与面颊部紧贴,防止空气漏入面罩。(2)重危、昏迷病人如采用一级吸氧装置,则橡皮囊与肺相通,当橡皮囊受到猛烈挤压、碰撞或囊内过度充盈,而使肺内压力大于胸壁压力时,有可能造成“肺气压伤”。因此,吸氧时严禁拍击橡皮囊,并随时注意囊内氧气充盈程度。(3)在吸氧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人有无氧中毒的表现。如发现病人有烦燥不安、颜面及口唇肌肉抽搐、出冷汗或突然出现干咳、气急或病人自诉头昏、眼花、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如情况未见好转,应减压出舱。(4)为防止氧中毒,采用间歇吸氧法,如吸氧30min吸空气5min再吸氧30min吸

10、空气5min最后吸氧20min,或吸氧40min吸空气10min再吸氧40min。在0.3MPa下,用这种间歇吸氧法,吸氧总时间不应超过120min。在0.2MPa下,吸氧时间不超过240min,均属于安全吸氧范围。(5)如病人戴橡胶而罩过敏者,应将面罩下垫以无菌纱布,使之不直接接触皮肤产生过敏反应。3. 供氧压力一般为0.4-0.5MPa,大于0.6MPa病人可能出现胸部闷胀感,小于0.4MPa病人可感气不足且费力,供氧量一般为10-15L/min。4. 注意通风换气:即通过高压氧舱的进气阀,使新鲜的压缩空气或压缩氧气(单人纯氧舱)注入舱内,同时打开排气阀,以排出舱内混浊空气。但必须注意控制

11、入气量等于出气量,使舱压保持不变。(三)减压过程的护理治疗结束后,舱压由高压降至常压的过程,称为减压。由于病人和陪舱人员在高压环境下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机体内的体液和组织中已溶解了较多的压缩气体,特别是氮气。因此减压时必须控制在适宜的减压速度。减压方法有匀速减压和阶段减压两种,减压时的护理注意下列事项: 1.严格按照高压氧治疗方案进行减压,不得随意缩短减压时间或改变减压方案。 2.在减压过程中,应嘱病人自如呼吸,绝对不能屏气。 3.舱内输液应使用开放式输液吊瓶,减压时莫菲氏滴管内的气体膨胀,瓶内压力增高,气体有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的危险,因此要注意将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注满。如是密闭式输液,瓶内应

12、插入足够长的无菌针头至液平面以上,以保持排气。4. 减压时所有引流管及皮条均应开放。 5. 昏迷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体克抢救后血压复升未稳定者或脑水肿出现反复者应减慢减压速度。 6. 减压时气体膨胀吸热,使舱温下降,应注意保暖。 7. 减压时舱内温度急剧下降,如达到雾点时,舱内会出现雾气,这是正常物理现象,应适当通风,控制减压速度,可减少或避免这种现象发生。8.由于高气压对呼吸道的刺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因此应注意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减压最后阶段,由于负压的改变,分泌物难以排出,必要时可使用空针抽吸。 9.减压初期,由于中耳鼓室及副鼻窦腔中的气体膨胀,会有胀满感,当压力超过一

13、定程度时,气体可从咽鼓管排出,不适感亦将随即消除。10.在减压过程中,胃肠道气体膨胀,可引起腹胀、腹痛,因此治疗前应嘱病人适当控制饮食,选用不产气的食物和饮料。11.操舱人员必须集中精神,不得擅自离开操纵台,减压出舱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不适,以及早发现减压病的症状。对危重、昏迷病人减压出舱应通知主管医师接管。【氧舱清洁工作与消毒】(一)氧舱清洁工作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意无菌操作。2.在进行普通病人治疗工作人员应衣帽整洁,接触传染病人时应穿隔离衣、鞋、戴口罩。3.为使高压氧舱内环境和空气保持清洁,工作人员和病人都必须换鞋入舱。4对于高压氧办公室、治疗室、病人休息候诊室等一

14、切可成为传染途径的场所,每日应用湿法拖地、湿擦用具、门窗。 5高压氧科专用厕所每日上、下午各打扫一次。 6病人专用衣服、鞋冬天每疗程清洗一交,夏天根据情况随时更换。7高压氧舱体表每周擦抹一次。 8痰盂、便器、垃圾桶用后冲洗干净浸泡于30%来苏儿容液中消毒,次日清洗备用。 9高压氧治疗室每日应用消毒液湿擦一次,常用物品如器械盒每周高压消毒一次。泡器械盒每周消毒一次,并更换消毒液。 10病人专用衣、鞋柜治完一疗程后先清扫干净,再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抹备用。(二)舱内消毒隔离 1充入舱内的压缩空气和氧气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有条件的单位每次治疗前可洒置芳香空气消毒剂,以达舱内消毒和消除舱内不良

15、气味。 2每次治疗结束,舱内应通风换气,打扫舱内卫生,再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 3吸氧面罩专人使用,嘱病人每次用后清洗,用前洒精擦拭。4手术病人进舱前,舱室先用5%过氧乙酸或1:2008. 4消毒液揩抹,然后按每100m3体积用乳酸12ml熏30min,通风后再用清水揩抹,最后用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 5凡经确诊为破伤风、气性坏疽与厌氧菌感染者行高压氧治疗时,应严禁带有伤口的其他人员同时进舱,病人出舱后,舱室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如下。(1)舱内地板、舱壁、所有用具用0.5%过氧乙酸或1:2008. 4消毒液擦拭,每日一次,共三次。 (2)空气消毒:每100m3用乳酸12ml熏30min后通风,再用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每日一次,共三次。 (3)舱室封闭三天后再进行大扫除,然后用空气培养三次阴性后方可开放使用。 (4)被服用0.5%过氧乙酸或3%来苏儿溶液浸泡120min,送洗衣房煮沸60min,清洗后方可使用。 (5)所有敷料彻底烧毁。6舱内的吸排氧橡胶管和呼吸三通管每周消毒一次。即用1:2008. 4消毒液浸泡60min,用肥皂水擦洗,清水冲净凉开。 7单人氧舱每位患者应固定被服,一疗结束后换洗,垫单每周换洗一次。夏天使用竹垫,每日上、下午用消毒液擦抹一次。 8舱内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电视墙也就是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