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816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1、导入: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情况。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隋唐王朝从新恢复了中国统一的政局。隋朝虽然短暂,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古代中国经历了前期的发展与磨难,在持续将近三个世纪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走向辉煌。此时的唐朝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民族融合,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和教育都高度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单元在整个古代史中是重中之重,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2. 讲授新课: 1、 隋的统一 (板书) 隋朝的建立 建立者杨坚 建立时间581年 定都 长安 讲解: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

2、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国号隋来源于杨坚的父亲杨忠,他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是谁呢?杨坚,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他的女儿是北周的皇后。580年,北周宣帝死,年仅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年,杨坚发动政变,废周静帝,而自立史称隋文帝。改国号为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隋建立后,中原大地只有陈朝能与隋抗衡。隋文帝决心灭陈!他召集朝廷武官,商讨伐陈大计。以瞒天过海之计打败陈朝,不到四个月就将陈超拿下了,最终实现了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过渡隋朝能统一南北,结束中国历史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分裂时间长达270多年。为什么隋朝能够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它有什么样

3、的条件呢? 条件 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 南北长期对峙割据人民迫切统一 陈朝统治腐败 隋朝的强大板书 讲解隋朝之所以能统一南北。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由于隋朝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和南北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南北政权的使者往来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为

4、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朝自北魏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频繁,双方的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南北对峙使得广大人民深受割据战争之苦,负担着更为沉重的兵役、劳役和赋税,很多人流离失所,所以也迫切要求统一。同时盘踞南方的陈朝统治集团非常腐败。陈朝占有长江以南土地,在南朝几个王朝中疆域最小,国家统辖的户口200万,兵不过10万,以后主陈叔宝为首的陈朝统治集团非常腐败。陈后主本人“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在他的统治下,库藏空虚,人民负担沉重,民怨沸腾。史载隋将韩擒虎渡江以后,江南父老“来谒军门,昼夜不绝”,说明陈朝已失去了

5、民心。这一切,都为南北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主观原因是由于隋朝的强大。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明显比陈朝占有优势。隋朝占据北方大片土地,人口2 900万,远胜于陈朝。北方自北魏实现统一后,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隋文帝代周以后,励精图治,在政治上着力进行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加强了府兵建设。控制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虽然南北统一是历史向南北政权提出的共同课题,但结果是隋朝完成了统一的历史重任。 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它的疆域也达到了空前的广袤,国力强盛,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达到空前的富庶,出钱了许多的粮仓兴络仓、回洛仓因

6、隋文帝的年号为“开皇”史家称为开皇之治。古今马端临文献通考也说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可以看出隋之富庶。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渡:隋统一后国家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广袤,经济也达到了空前的富庶。在604年隋炀帝通过特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并开凿了与万里长城媲美的的大运河,那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它的开凿与隋之富庶有没有关系呢?下面我一起来学习纵贯南北的动脉。 纵贯南北的动脉 一、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原因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 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

7、的控制。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板书 讲解从政治上来说,是巩固隋朝政权的重要措塑。开通运河可以加强江南地方和洛阳的联系,以便通过运河直达江淮,进一步控制江南地区。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可以大大缩短行程,加强对南方人民的统治。至于永济渠的开凿则是出于考虑征伐高丽的需要。 从经济上来说,当时中国的南方。经过六朝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已成为繁富之地。而自古号称天府的关中。由于屡遭战乱,已经不能满足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尤其京都长安粮食供应更是匮乏。因此急切需要转运南方的粮食、布帛。那么如何运转呢?陆路运费太高而且全靠人力、畜力,车轮又没有近代的轮胎。运输量小,水路则海运还

8、不发达,又无贯通南北的自然河流。因此,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解决南粮北运问题,便成了隋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那么,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当时最好的办法。 隋炀帝贪恋江都的繁华,为了本人巡游享乐的动机也存在,但不是主要因素。 开通运河的条件:隋朝政治上统一,经济上强盛,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2大运河概况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条河段,全长2 000多千米。 讲解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

9、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作用:积极: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 消极: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阶级矛盾也日趋深刻化了。 小结隋的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建立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至于隋的短暂,其根源在于隋的暴政,这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唐朝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