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56696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也逐渐地由家庭走进职场,出现了职业女性一族。她们每天在为事业、家庭、子女而奔波的同时,还要在上下级、同事、姻亲等等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中角逐,是最繁忙最劳碌的人群,需要有健康的身心。在此我就职业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造成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职业女性在激烈竞争中的应对能力和调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等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关键词】 职业女性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变迁加快,文化也趋向多元化,这使我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

2、展的时代,这些为职业女性的成才提供了许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与此同时,社会的迅速变革、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给职业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使女性成为心理疾病及心理因素相关疾病的易患群体。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女性异常心理发生率高于男性【1】。而在女性人群中,职业女性比非职业女性更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一、关注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1它是妇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关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则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身心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

3、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 对职业女性来说,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普遍加快的新世纪,要想扮演好家庭、工作中的双重角色,除了健康的身体素质以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心理健康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信心十足,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协调,生活乐观,积极进取,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这是现代化人才所应该具备的,更是女性健康发展的保证。2它是家庭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职业女性的领导地位普遍比较低,在这种服从于人,服务于人的工作环境中,职业女性的真

4、实情绪得不到自由释放,个性得不到张扬。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把心态调整好,就会把工作中的压力、不如意、抑郁、烦躁、多疑等不良的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带到家中,很容易与家庭成员发生摩擦,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3它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的和谐体现在人文思想,以人为本,两性的和谐,家庭的和谐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关爱,尊重女性;以人为本,应当从关爱女性入手。俗语说:女人是半边天。要想撑起这半边天,我们需要身心健康的女性,我们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二、职业女性心理状况的主要表现1因繁重的事务及心理压力产生工作倦怠感工作倦怠是指从事高强度、高人际接触频率的人员所

5、产生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3】。其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工作倦怠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大多数职业女性常年艰辛劳作,随着阅历的增长,都曾有过“疲惫、皮肤状态不佳等”相关症状,对工作提不起精神, 出现了莫名的疲劳感,甚至产生转换角色、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或从事完全不同职业的想法。有关资料显示,女性的工作倦怠是男性的35倍。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感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会削弱职业女性未来发展的竞争力。2因不能正确的自我认识,缺乏自信和乐观的精神相对男性而言,女性的依赖性和从众心理较强,对自己的观点缺乏自信,往往不能坚持己见,反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6、在工作中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左右,总是希望得到同事、领导的认可,而一旦事业发展不顺利,工作不被认可或受到指责,很多女性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否定自己,这种自信心不足过多地消耗了她们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减弱了她们追求成功的动力。许多职业女性遇事只看到事物阴沉黑暗面, 缺乏乐观的精神,总是悲观地预测自己可能不顺和失败, 并因常抱怨而失去施展才华的机会。3因就业危机产生了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女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女性比男性在就业中遭遇了更多的不平等待遇,无论是从行业还是从职业方面来看,她们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均低于男性【4】。近年来

7、下岗职工中,女性占了多数,女性失业率大大高于男性。失业与再就业,导致职业女性就业心态失去了平衡,形成了初次就业女青年的“女不如男”的自弃自轻的心态;形成了生育期职业女性“女人吃亏”的自艾自怨的心态;形成了中年女性的“生不逢时,改革拿女人开刀”的失落失望心态。面对不平等的职业竞争,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较差,时时有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长此以往,会使她们心理失衡,健康状况过早走下坡路。4因双重角色冲突产生了畏难心理,缺乏进取精神职业女性的双重角色是指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不同角色的角色规范不同。两者的角色规范和要求不一致,很难做得两全其美【5】。扭曲的社会角色规范,对职业女性提出了

8、不切实际的要求,许多企业和行业忽视职业女性的生理特点,不现实的要求职业女性与男性同工同劳,而在接受教育与培训方面,因受传统习俗影响,职业女性普遍存在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不足,形成了对职业女性投入少要求高的严重反差。面对扭曲的社会角色取向,造成了职业女性的畏难心理;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和未成年子女)的演变,对职业女性的家庭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新的要求,她们有时感到力不从心,由此产生了畏难心理,发出“做人难,做女人更难”的感叹。 三、影响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6】1社会文化因素(1)社会环境的因素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知识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着、丰富着。而且,它迫使职业女性

9、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学习充电成为职业女性业余时间的主要工作,她们时时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赶上社会的发展。时代赋予职业女性更多工作的权利机会和动力,也留给女性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和负担。还有,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由于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女性在就业、岗位竞争、升职、提薪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这引起现代职业女性的自信心滑坡,以致整天提心吊胆,对人事关系过于敏感,甚至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2)婚姻和家庭因素 婚姻、家庭对于女性的压力也很大。婚恋对于未婚职业女性的困扰是因为婚姻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她们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职业女性随

10、着社会劳动参与水平和经济收入的不断升高,对自身的估价随之升高,情感的需求也较为复杂,不易满足,对婚姻的期望值较大,失望的可能就更大。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家庭动荡以及家庭暴力则困扰着已婚职业女性。孩子在当今的教育制度下,也是压力重重,问题繁多,对母亲的要求提高。面对这些问题,就容易使职业女性产生挫败感,有抑郁沮丧的负面情绪出现。(3)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职业女性心理健康在职场人际交往中备受考验,她们大都比较要强又极其敏感,当她们的工作不被上级领导或者外界认可的时候,很容易自卑,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融入团体。而当她们受到指责时,更会觉得

11、受到了嘲弄,伤害了自尊心,为了避免伤害而远离团体。然而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需要归属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它必须被满足不可,否则,将使主体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还会给职场女性带来各类躯体疾病。(4)经济因素 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失业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是有一些女性失业者观念一时不能够改变,她们对一些看似低人一等的工作不屑一顾,最后竟然形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在这种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心理疾病就随之产生。有一些女性,虽然本身衣食无忧,但因为贫富差距的拉大,就产生了相对贫困的心理,从而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

12、问题。2心理因素(1)矛盾冲突因素 其一,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职业女性的双重角色是指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不同角色的角色规范不同。社会要求女性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女性独立、勇敢、竞争、工作干得生气勃勃;家庭要求女性温柔、体贴、贤惠、勤劳、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两者的角色规范和要求不一致,很难做得两全其美。女性的成功要受双重标准的检验,必须事业和家庭两方面同样成功。家庭生活不美满的女性,即使职业地位、事业成就丝毫不逊色与男性,别说他人就连自己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成功者;事业不成功的女性又被视为“头发长,见识短”。这种不公平合理、不容易突破的传统偏见和价值观念,这种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冲突

13、,必然会对她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其二,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传统上,女性被要求在家庭生活中担负比男性更多的责任,而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的家务劳动社会化严重滞后,职业女性仍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肩负着抚育孩子,赡养老人,照顾家庭成员的重任。职业女性渴望知识更新和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但繁忙的家务劳动又迫使职业女性只能囿于家庭的小天地中,因此她们在社会上与男性竞争时,实际上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从而加大了压力。 其三,女性对自己的过高期望与这一期望难以实现的矛盾。不少职业女性事业心较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但是,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有些人常常遇到挫折,使期望难以

14、实现。于是怨天尤人,无法接受现实,以致出现心理障碍。(2)认知因素 个体的认知系统如果产生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则会导致情绪障碍,出现认知歪曲,对客观事件进行错误的逻辑推论,表现在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抽象、超泛化、放大和缩小等方面。多数职业女性对社会赋予自身的传统角色持认同态度,认为照顾和教育子女,照顾家庭和家庭成员是自己的天职,一旦出现子女的教育问题,就会自责内疚,婚姻出现问题,也会把责任加在自己的身上,认为自己没有做好;有些职业女性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比男强,幸福不长”,会在精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放弃选择接受教育。即使是未婚的有成就或高学历的女性往往就因为她们的优势把男性“吓跑了

15、”,她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强大;已婚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的建设维护过程中,自身强大的困惑就更多更深层次,因此,职业女性常常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3)人格因素 女性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职业女性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女性由于受到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而渐渐形成了谅解、体贴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她们习惯于将他人尤其是子女、丈夫的需求置于自身需求之上,舍弃自身的需求和喜怒哀乐。据调查,中年知识分子双职工家庭,当事业与生活发生冲突而需要其中的一人放弃事业时,88%的“二保一”家庭是妻子成全丈夫。女性宁愿自己承受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压抑感。(2)女性事事追求完美的

16、心态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女性追求完美,对家庭、事业抱有太多的理想,目标制定过高,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而社会同现实又往往会打破这种幻想,令其感到恐惧、无所适从。(3)女人的天性使得许多职业女性热衷于跟别人作比较,又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种来自内心的干扰,往往会造成心态失衡,容易引发心理问题。3生理因素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更迭过程中,伴随生理变化的同时还有较大的心理波动。一些高素质的知识女性在完成学业进入社会的时期却正是婚育的最佳时期。在生育哺乳、提前退休等阶段,女性不仅被迫中断职业生涯,而且经常由于个人体形的改变、容颜的衰老等问题而心情沮丧,每一阶段都可能引起女性的心理冲突和危机,所以,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更易患心理疾病。以抑郁症为例,统计表明,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达20%。而这一切,主要源于生理因素。四、职业女性如何获得一个健康的职业心理1女性心理健康的标准(1)热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